新华社走访北川寻奥运记忆 部分居民竟不知奥运会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26日16:03  新华网

  新华社北川7月26日奥运专电(记者史春东)7月末的几场大雨后,北川天气炎热,新县城路边的树还不算高,少了点绿萌——这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新县城。

  新城建好还不到两年,奥运会又要开了。

  北川没有太多的奥运表情,北川对奥运会却有特殊的记忆。四年前,正当举国上下迎接北京奥运会时,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在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中,北川成为伤亡及损失最惨重的灾区。面对灾难,国人喊出了中国加油、北京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四年后,又逢奥运,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伦敦奥运会开幕前,记者再下北川,与当地人交谈;记者看到,曾经眼睛里饱含痛苦、绝望的灾民,如今眼神中充满着幸福、喜悦。在北川,记者听到的故事,让人感慨、感动。

  一个人的故事:体育的力量让我们走出痛苦的困境

  25日中午,在北川禹泽园小区苟一国的新宅,我们喝着包谷酒聊着天。这位北川中学体育教师从柜子中拿出北京奥运会传递的火炬,讲着过去的故事,他的妻子拉着两岁多的小儿子坐在身边,窗外就是北川新城的漂亮景色。我与他一起分享着这幸福的时光。

  这份幸福对苟老师来说得之不易。苟老师是全县惟一一名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灾难当天,他与妻子从倒塌的房屋中逃生出来,这位全校身体最棒的体育老师,在第一时间里救出了许多被压埋的学生,而他的儿子、她的妹妹一家三口全在灾难中遇难。灾后一周,学校复课了,苟老师强忍悲痛,用体育课、用玩游戏的方法,把孩子们一步步从惊恐中带出来。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记者从北京给他打电话,他说还在愁没有电视看转播。“这四年,如果没有体育的力量,真不能想象我们的路会怎么走”。

  苟老师感慨地说:“四年前我住在简陋的板房中,当时就在想,下一届伦敦奥运会,我的家境会是什么样的,我在哪里看开幕式?没有想到今天能坐在这么好的新房里,有了地震后降生的小儿子,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呀!”

  “去年,我教的体育特长班的孩子一大半都考上了大学大专,许多娃都读上了自己喜爱的体育专业;体育的力量让我与孩子们走出困境,迈上了人生的新台阶”。

  苟老师端起酒杯,人生的悲喜全都浓缩在了这杯包谷酒中。

  一群人的故事:“新市民”问伦敦人也在广场跳健身操吗?

  北川在音乐中开始了新的一天。早晨,在新区众多的广场上、花园里,有一群群的人在跳操、打太极、跑步、健步走,这道健身风景特别美。这是记者看到的跳操跳得最简单的一群人,动作重复的多,他们却做得非常认真、投入;他们没有时尚的打扮,他们脚下有的是解放鞋,有的是自己做的老布鞋;他们健身锻炼的“资历”只有一两年,可他们的精神却很饱满。

  北川重灾后,由于地质的原因,灾民不能再返回原住地,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转到有公交车、有超市的新城市中生活,这对他们仍是挑战。绵阳市教育体育局社会科的赵成才与记者聊起时说,城市新居民要融入新生活,全民健身活动、体育锻炼起了关键作用。当初,灾民们住进新房子,却坐在窗前发呆,无事可做,没有串门的熟人;门前有山有水的情景没有了,心理上也很不适应。这几年,全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达到1.7万多人,这些基层的积极分子,把热情、把锻炼的技能送到了灾民手中,手把手地教,挨家挨户地动员他们走出家门来锻炼。现在全市体育人口达到了42%。在北川,晨练、晚练成了新市民的新生活习惯。

  在北川体育中心的广场上,一大批新市民正锻炼得热火朝天。记者与一位姓许的大伯说起伦敦奥运会,这位老人乐了,他说,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不能错过。他说年龄大了,睡眠少了,半夜起来看开幕式没有问题;电视机是当年别人支援自己的一台旧电视,但还可以看。

  听说是从成都来采访的记者,这些从大山里迁出的的居民们很热情地围着记者聊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对伦敦奥运会有许多好奇,“什么是奥运会哟?奥是什么意思哟?”“英国人天天吃面包,会不会改改口味吃火锅,四川火锅他们喜欢不?”“伦敦的中老年人早晨起来锻炼,会不会像我们这个地方一样,跳健身操呢?”

  伦敦奥运会就要开幕,在中国的北川,不论是一个人的还是一群人的故事,不管是苟老师悲喜交加的经历,还是新居民们天真的发问,都充满了对体育的深情,奥运的记忆存在于你我他的心中。(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北川 奥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