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面积为505925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主要山脉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全国划分为17个自治区,50个省,8000多个市镇。17个自治区为:安达卢西亚、阿拉贡、阿斯图利亚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亚、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加泰罗尼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马德里、穆尔西亚、纳瓦拉、拉里奥哈和巴伦西亚。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同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西美战争中惨败给新兴强国美国,失去了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上下均为红色,各占旗面的1/4;中间为黄色。黄色部分偏左侧绘有西班牙国徽。红、黄两色是西班牙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并分别代表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古老王国。
西班牙有人口4271.7万(2003年)。主要是卡斯蒂利亚人(即西班牙人),少数民族有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亚人。官方语言和全国通用语言为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少数民族语言在本地区亦为官方语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10812.2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9位,人均26763美元。森林总面积1179.2公顷。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服务业是西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文教、卫生、商业、旅游、科研、社会保险、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尤以旅游和金融业较为发达。旅游业是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著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趣闻: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奔牛节的正式名称叫“圣-费尔明节”,圣-费尔明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省会潘普洛纳市的保护神。奔牛节的起源与西班牙斗牛传统有直接关联。据说当初对潘普洛纳人来说,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7世纪时,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后来,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1923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著名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他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奔牛节因而声名远播。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班牙奔牛节更是名声大噪。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海明威为奔牛节做出的贡献,特地在斗牛场的大门口,为他竖起了一座雕像。
西班牙首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从1920年起参加了除1936年以外的历届奥运会,但成绩并不突出,与其国家的地位不相符。西班牙虽然在1900年就获得了自己的首枚奥运金牌,但直到1928年才获得第2枚金牌,第3枚金牌更是直到1980年才拿到。1992年在本土举办的奥运会成为西班牙体育发展的一个契机,那一届奥运会西班牙不但夺得13枚金牌,还把自己的体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的两届奥运会西班牙分别拿到5金和3金,这是西班牙仅次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绩。
在奥运会项目中,拳击、自行车、手球、划船、马术、田径、游泳、体操、跆拳道、网球、滑冰、滑雪等项目在西班牙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西班牙是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场所,奥运会、世界杯和欧洲杯都曾在这里召开。西班牙足球国内联赛开展得非常火热,处于欧洲顶尖水平,具有一批在欧洲乃至世界很有影响的足球俱乐部。国奥足球队的实力也很强,他们在1992年巴塞罗那本土奥运会时曾赢得冠军。
历史上西班牙曾经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申请主办这次奥运会的城市还有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英国的伯明翰和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1986年10月17日在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91届全会上,巴塞罗那赢得了主办权。
本届奥运会的经费预算及总投资超过了莫斯科和汉城奥运会,达到了96亿美元。其中扩建国际机场、兴建高速公路等设施占了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修建和场地整修,大会开始前各种场馆设施均达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
大会于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本届奥运会共有28个大项257个单项,首次列入棒球、羽毛球两个大项,并新增设了女子柔道等20个单项。轮滑冰球、回力球和跆拳道及残障轮椅赛跑被列为表演项目。共有169个国家和地区的936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女运动员2708人,男运动员6659人。参赛运动员最多的国家是美国537人,独联体472人和德国463人。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全部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南也门和北也门,东德和西德各合并为一个国家奥委会,新独立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等国的奥委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苏联解体后,原有的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分散到各个独立的国家里,国际奥委会经过与各方多次协商,终于使他们聚在一起,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3国外,余下的12国组成“独联体”代表队,所需经费靠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和拉取赞助解决。这样,既保证了本届奥运会竞技的高水平,又解决了各个新独立国家的参赛问题。独联体代表团的旗帜则采用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未出席上届奥运会的朝鲜、古巴、塞舌尔、埃塞俄比亚、马拉加斯加、尼加拉瓜、阿尔巴尼亚7国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由于南斯拉夫的战乱,联合国安理会在1992年5月底通过第757号决议,不准塞尔维亚和黑山地区的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及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为改变这种局面,促使这个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多方奔走,穿梭外交,直到开幕前3天,终于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运动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并不得参加开、闭幕式和集体项目的比赛。国际奥委会得知这个可喜的结果后,立即派专机接运南斯拉夫运动员,使他们按时参加了获准参加的各项比赛。
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有许多特色。其一,在火炬接力过程中,72岁高龄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巴塞罗那附近一个小城中,也兴致勃勃地持火炬跑了1000米,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直接参加火炬传递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其二,巴塞罗那奥运会筹委会邀请国外人士参加火炬接力,共邀请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255名选手,这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其三,火炬传到主会场后,由1984、1988年两届残疾人奥运会射箭奖牌获得者,37岁的巴塞罗那选手雷波洛(Antonio Rebollo)射箭点火。只见他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然后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圣火随之而起。据说,为了表演这项绝技,他练了不下2000次。其四,在开幕式上,大会特制一面巨幅奥林匹克五环旗,覆盖了会场中的所有代表团,以此象征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和谐与完美。
本届奥运会首次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敞开大门,使早已风靡全球的美国职业篮球NBA明星球员得以参加奥运会。以“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等职业篮球选手组成的美国“梦之队”以极其精彩的表演轰动了巴塞罗那,他们不仅以全胜成绩轻松夺冠,而且把其球技通过电视传给全世界更多的观众,扩大了篮球运动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上,西班牙收获5金10银3铜,其中纳达尔为西班牙赢得了网球男子单打的金牌,西班牙男篮也获得了男子篮球的银牌,他们决赛中负于美国男篮。
年份 | 举办地 | 金牌数 | 银牌 | 铜牌 |
---|---|---|---|---|
2008 | 北京 | 5 | 10 | 3 |
2004 | 雅典 | 3 | 11 | 5 |
2000 | 悉尼 | 3 | 3 | 5 |
1996 | 亚特兰大 | 5 | 6 | 6 |
1992 | 巴塞罗那 | 13 | 7 | 2 |
1988 | 汉城 | 1 | 1 | 2 |
1984 | 洛杉矶 | 1 | 2 | 2 |
1980 | 莫斯科 | 1 | 3 | 2 |
1976 | 蒙特利尔 | 0 | 2 | 0 |
1972 | 慕尼黑 | 0 | 0 | 1 |
1968 | 墨西哥城 | 0 | 0 | 0 |
1964 | 东京 | 0 | 0 | 0 |
1960 | 罗马 | 0 | 0 | 1 |
1956 | 墨尔本 | 0 | 0 | 0 |
1952 | 赫尔辛基 | 0 | 1 | 0 |
1948 | 伦敦 | 0 | 1 | 0 |
1936 | 柏林 | - | - | - |
1932 | 洛杉矶 | 0 | 0 | 1 |
1928 | 阿姆斯特丹 | 1 | 0 | 0 |
1924 | 巴黎 | 0 | 0 | 0 |
1920 | 安特卫普 | 0 | 2 | 0 |
1912 | 斯德哥尔摩 | - | - | - |
1908 | 伦敦 | - | - | - |
1904 | 圣路易斯 | - | - | - |
1900 | 巴黎 | 1 | 0 | 0 |
举办地 | 奖牌总数 | 金牌数 | 银牌 | 铜牌 | 排名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 ||||
北京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