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伦敦奥运会> 中国备战> 游泳> 金牌专题:叶诗文200> 正文
即便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在全世界面前自卖自夸,搜刮出他能找到的一切最优美的形容词来评价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但那些经历了多届奥运会采访任务的老记们,显然不会轻易买账。一些记者将这届奥运会称为乌龙奥运会。在赛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各国记者,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伦敦奥运会上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囧事。
令人发疯的“技术男”们
讲诉人:李远飞,中国记者
作为本报特派伦敦的记者团队中的一员,李远飞被他的电脑和主新闻中心的技术男们联手弄成了“半疯!”
原来,李远飞的电脑只要一到主新闻中心,就开始不断“抽风”,接连换了好几个工作台都无法连接网络。奇怪的是,同一根网线,其他人用就可以,而只要一回公寓,就又能上网了。
折腾了半天,记者打算求助主新闻中心的“技术男”们,他们的工作就是协助记者调试中心的技术设备,包括电脑和网络。
第一个上阵的是英国人说:“噢,你这个系统是中文的,我看不懂。”英国人带来一个中国人,这个中文翻译差不多把界面上的所有词都用英语说了一遍,英国人还是挠头。“噢,我看懂了,但是我搞不定,你等一下,我去找个厉害一点的来。”
于是,英国人又带回了一个传说中是IT高手的印度人。
“呃,是不是你的电脑有问题?”十几分钟过去了,貌似印度人也没什么头绪。
“你跟我来一下,我找个再厉害一点的。”
记者跟着印度人来到一群“技术男”当中,差不多主新闻中心所有修电脑的都来围观他的电脑,但没有一个“厉害一点”的人跳出来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要不退款吧。”记者也不想再为难他们了。
“噢,退款可以,你往这个地址写一封E-mail,到时候会有人回复你。”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张纸。
“我人就在这里,电脑也在这里,你给我退不就行了吗?”李远飞很纳闷。
“非常抱歉,退款的事情,只能通过电子邮件解决。”工作人员一再坚持,他也只好灰溜溜地回来。退款邮件到现在也没收到“已解决”的回复,倒是李远飞后来每次走进主新闻中心,他都能看见几张比同行还要熟悉的外国面孔,而这几张外国面孔见到他,都会尴尬地笑笑,然后绕着走。
大老远从非洲飞到伦敦,现场却不卖票
讲诉人:史蒂夫,马来西亚记者
史蒂夫是马来西亚记者,这次在伦敦和女朋友并肩作战,他报道奥运会,女朋友则在奥林匹克公园门口检票。
前几天,他从女朋友那里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群非洲来的观众,他们特地飞到了伦敦,打算来看朋友的比赛。没想到,长途跋涉到了奥林匹克公园门口,傻眼了。因为来之前没在网上买票,被检票的拦下了。
其中一个非洲人很纳闷,指着公园门口的票房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可以在这里买票的。”
“非常抱歉,先生。这里不是卖票的,这里是用来取票的,你得先在网上买票。”志愿者耐心地解释。
“你说什么?我没听错吧?你们搞这么多票房不卖票?一定得在网上买?我都站在你门口了,为什么还要我去网上买?”非洲人一口气喷出了一串问号。
“非常抱歉,这个是奥组委规定的,非常抱歉先生。”志愿者一口气蹦出了好几个sorry,但就是不让他们进去看比赛。
其实,伦敦奥运会只在网上售票的规定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我去过好几次奥运会,在伦敦之前,每一届都会留少量门票卖给现场排队求票的观众。”史蒂夫说。
网上售票也给组委会带来了尴尬,很多观众发现网络售票系统无票,现场却有大量空位,组委会无奈之下只好拿士兵补缺。有网友在伦敦当地论坛上抱怨:“为什么要拉本该在外面安保的人进去看比赛,而我们这些眼巴巴想看比赛的人,要么苦等在场馆外面,要么在电脑屏幕前绝望地刷票。”
随后,伦敦奥组委决定每天晚上都会在网络上发布少量第二天比赛的门票。请注意,依旧只能是网络。奥林匹克公园外的一个英国人很不开心地说:“有余票就放在现场来卖啊,他们怎么这么喜欢网络啊。”
针对网络售票这一点,伦敦奥组委的解释是,这样可以给全世界的人一个公平、平等的购票机会。不过,貌似现在全世界的人,都不买他们的账了。
场外看不到奥运主火炬
讲诉人:劳拉,巴西记者
伦敦奥运会给记者们带来的囧事,并不局限在换错国旗、Chinese配日本语这些细节上。奥运会开幕式一结束,所有记者都把焦点对准了那个创意十足的火炬台上。
“哇,他们好有创意,你觉得他们今晚会把火炬弄到哪里去?”
“这个,他们是不是又得把火炬灭一次,才能搬走?总不能一直放在田径场中间。”
“那会去哪里呢,好像奥林匹克公园里没看见火炬台啊。”
这些对话发生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一角,巴西记者劳拉正端着水和同事凑在一起,半天也没个结论。
查遍英国媒体,劳拉都找不到一篇关于火炬到底去了哪里的报道,后来才从BBC一位体育记者詹姆士的推特上找到了答案。
“很多人在找火炬,我知道它在哪里。它被放在伦敦碗内部的一端,就是开幕式放大钟的那一头。”
这个答案,让很多记者脸上都很晕。“放在伦敦碗里?奥运火炬一贯都是要让场馆外的人也能看见,告诉大家这里在办奥运会啊,放在里面算怎么回事儿?”
很快,詹姆士又一连更新了好几条关于火炬的微博。
“很多人来问我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哪里能看到火炬,答案是你看不到,只有等田径比赛时才能去伦敦碗里看,不过前提是你得有门票。”
詹姆士还试图幽默地调侃了一下火炬的奇怪位置:“伦敦奥运的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已经让这么多人见证过了,真到了奥运,就让它躲在碗里吧。”
采访篮球比赛 必须少喝水
讲诉人:马克,美国记者
对于英国人来说,篮球并不是什么热门项目,于是,他们的奥运会篮球馆被建成了一个可拆卸的临时场馆,奥运会之后,你就可以和它挥手告别了。
这样的临时建筑,自然问题多多,而让马克印象最深的,就是“方便难”这个大问题。
作为一名专职的篮球记者,马克来伦敦最大的任务,就是全程跟踪采访美国“梦十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因此他每天都会去提前预约,到比赛现场观看美国队的比赛。
经过前几天的采访,马克悟出了在篮球馆安心看球的窍门,那就是少喝水。为什么?因为喝太多水,就要上厕所,可等你上厕所回来,位置也许就没了。
原来整个篮球馆没有一个厕所,想方便可以,必须去场馆外。“志愿者还告诉我,如果我离开原来的座位,其他记者都可以坐,万一回来时记者席没有位置,我就只能站到通道边看比赛了。”对于篮球馆的这种设计,马克也觉得不可理解,“之前有一场比赛,我憋了整整三个小时,这样的采访,真是一种考验。”
如今,马克已经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要来篮球馆,他就尽量不喝水,少上厕所,这样就能安心看上整场比赛。得知记者是从中国来的,马克还开玩笑说,“你们姚明肯定也遇到过和我一样的困扰。”
皇家炮兵营 冠军到处跑
讲诉人:汤姆森,英国记者
作为一名老牌体育记者,汤姆森采访过多届奥运会,但当奥运来到伦敦,这位英国人却着实高兴不起来,因为组织的混乱和安保的隐患,都让这个东道主觉得脸上无光。
在记者面前,汤姆森特别提到了奥运会射击场馆管理的混乱无序。其实比赛开始前,远在皇家炮兵营的射击场就名声在外,不过并不是因为比赛,而是那些“神出鬼没”的狐狸。
当奥运会射击比赛开始后,传说中的狐狸倒没有出来捣乱,可这里的组织工作却是一塌糊涂。
“由于射击场都是临时建筑,因此包括运动员休息室、混合采访区和记者工作室等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动板房,可那些奥运冠军在结束比赛,前往休息区时,居然要走过一段很长的公开通道,而这里,各种持证记者都可以随意进出。”汤姆森如此形容射击场馆的设计隐患。
每项决赛后,汤姆森总能在这里遇到不少奥运冠军,而不少中国记者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追逐奥运冠军的“圣地”。“大家都清楚,在尿检之前,运动员是不被允许与外界接触的,可射击场这样的组织管理工作,显然问题很大。”虽然明知管理有问题,但汤姆森也是无可奈何,“对于记者和追星族来说,这是好事,但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却发生这种事情,实在让我们觉得脸上无光。”(孔宁 李远飞 陈嘉堃 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