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丽将卫冕压力化前进动力 感恩教练领其成功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水泉村,是杨秀丽生长的地方,如今她的父母和弟弟依然在这里生活。在杨秀丽获得北京奥运会冠军时,去过她家的人一进院子,就会看到右手边有一个用来饮马的大石槽子,特别重,一般的成人想要搬动它都很困难。村里人说,秀丽12岁时就能把这个大石槽子搬起来,她被村里人称为“天生神力”。杨秀丽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从小的确是比一般的孩子有力气。1997年,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初中生杨秀丽在县里的运动会上,拿下了铅球比赛的冠军。随后,杨秀丽被选入阜新市体校练柔道。阜新市体校校长赵成阁说,秀丽是个老实厚道的孩子,在训练中非常踏实、刻苦,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1999年,杨秀丽被推荐到辽宁省女子柔道专业队训练。2000年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取得63公斤级的第一名。从此,杨秀丽开始朝着奥运冠军的方向迈进,直到2008年她摘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女子柔道冠军。

  对于女儿的一战成名,杨秀丽的母亲说:“当初让秀丽练体育,只是觉得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并没有想过一定要拿奥运会冠军,但我内心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但是为了女儿,杨秀丽的父母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们都以务农为生,全靠家里20亩玉米地为生,杨秀丽还有一个弟弟,家里负担比较重。杨秀丽从小就很懂事,由于家里农活忙,她从小就帮着父母照看弟弟、做家务。妈妈身体不好,有严重的风湿病,常年需要吃药。为了给杨秀丽上体校交费用,父母一直四处举债支持,才有了她的今天。所以杨秀丽一提起父母的辛劳,就会忍不住流下泪来。

  用勤奋和汗水浇灌成功

  杨秀丽说,有的时候可能身体过于疲劳,而教练所规定的强度又特别大,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好像一座大山一样。但她还是爬过一座又一座大山,登上了象征最高荣誉的奥运冠军领奖台。而如今,她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刘永福告诉记者,杨秀丽现在的训练比以往强度更大,难度更高,她每天要与13个身高、体重都超自己的男陪练摔上不下十回合,运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已经持续了半年。这13个陪练模拟的,就是她在伦敦奥运会上13个潜在对手。因此每一次训练他都要求杨秀丽全力以赴,要把每一场练习都当做奥运会决赛。杨秀丽坦言,这半年的训练是最苦的,但是她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小时候参加比赛,我一直很兴奋,观众越助威我就越来劲。现在在场上我想的更多的是怎样把对方摔倒,掌握对方的动作特点,从而才能早于对方出手。”杨秀丽说,经过这半年的模拟训练,她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说起自己成功的秘诀,杨秀丽坦言其实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她说自己并不聪明,但相信勤能补拙,她正是靠着勤奋训练一步一步通往成功之路的。而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家人的支持,她最感谢的是教练刘永福,正是恩师让自己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将卫冕压力化作前进动力

  杨秀丽坦言,和四年前相比,她自己的变化很大,不仅是表面上的训练内容、自己的状态、技术特点和对手等方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四年前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而如今我已经奔三了。那时训练量很大很累的时候,自己经常哭,而现在因为有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不会哭鼻子了。”

  这四年中,杨秀丽对冠军的渴望始终未变。她说,当自己站在北京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时,她就定下目标要在伦敦奥运会卫冕。这样的目标对于杨秀丽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但她却把这种压力当动力,一直激励着自己。去年,杨秀丽肩部韧带受伤,养伤休整半年多没有参赛,这也使得她的世界排名首次滑出前三。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伤病的困扰,杨秀丽没有丝毫动摇,“我感觉,经历过这些后,人才会真正成熟。我相信我的技术和能力,心态也已非常稳定,相信自己不会让本届伦敦奥运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遗憾。” 刘永福说,四年前出征时他送给爱徒四个字“决心,信心”,这次他依然会用这四个字来鼓励弟子再创辉煌。刘永福说,卫冕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巨大压力,只要能够战胜自己,她就能成为冠军。

  中国“柔道教父”刘永福曾经说过,“如果奥运会至少保证1枚金牌的话,那就是杨秀丽了”。事实证明,他所言非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杨秀丽摘得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冠军,兑现了恩师的预言。而对于如今再次出征伦敦的爱徒,刘永福依然是信心十足:“以她的技术夺金没有问题,而且与四年前相比,她更加从容、自信,这次伦敦奥运会相信她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本报记者 盖云飞 摄影 王江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柔道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柔道 杨秀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