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奥运金牌贬值了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19日13:26  FT中文网

  低调的组团出征仪式、略显悲观的金牌预测、围绕着举重队击剑队奥运资格的明争暗斗、刘翔在伦敦钻石赛退赛、女排(微博)姑娘们不敢吃肉……四年时间,北京奥运51面金牌的辉煌还在闪耀,但对伦敦2012的期许,却不那么乐观了,至少从竞技成绩论。

  于是国家体育总局将伦敦2012奥运会上金牌获得者的奖金额,从2008年的35万一枚提升到50万人民币一枚。这似乎是一种冲喜行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中国要多夺金,更需要“勇妇”。这样大的涨幅,显示了领导机构的决心,但参考一下四年来物价增长的速度,哪怕不考虑楼市价格指数,这奖金的购买力,似乎并没有“同比增长”。更何况根据行规,金牌运动员的奖金都是要和运动中心、教练、陪练等一道分配的。

  国有国奖,省有省奖,县有县奖,社会企业还有各种其他奖励——例如霍英东基金的金牌加美金,所以一面奥运金牌,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鲤鱼跃龙门的大彩。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之后,社会上兴起重奖之风,体育行业也是受惠者,奥运金牌的价值逐界而上。夺取一面奥运金牌,既能扬国威,激励青少年,更是运动员们十年磨一剑,是否能从此无虑温饱的关键一举。

  只是对中国运动员而言,奥运金牌的价值在北京2008之后,似乎有了停滞上涨的势头。到伦敦2012,虽然体育总局提升了奖金额度,还是有人认为金牌可能会较历届贬值。

  北京2008的辉煌,对金牌国手们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金牌拿得太多,每一面的个体“含金量”却在缩水。金牌应接不暇,而媒体曝光度和社会影响力,却达不到往届奥运会。所以国家各级政府的奖金仍在,但情绪激动、一拍脑袋砸出去千万上亿奖金的企业主却没增加多少。金牌暴增,奖金总数却没暴增,所以2008每位中国金牌运动员,高者分得千万,低者不到两百万这也有。

  我询问周边一些朋友,让他们回忆2008年的中国金牌,印象深刻的寥寥无几,好几位都记不起陈燮霞的第一金。“含金量”如何,与关注眼球多少,以及这些眼球之后的记忆力深浅,直接相关。

  奥运金牌的“贬值”,并不是坏事。2008之后,不知道是出于对金牌的审美疲劳,还是因为中国体育运行体制暴露出更多问题,唯金牌论的竞技体育模式得到了更深刻反思。一国体育化程度,奥运金牌究竟能作为多大的参考标尺?这个问题,让反思上升到体育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体育原本的意义这等层次,这反映出中国体育和社会在进步。金牌“贬值”,其实只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动向。

  这股“贬值”潮流,可能会波及2012的伦敦,对正在备战的国手们来说未必公平,但是从社会和体育的关系上看,是健康正常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属于低谷,各级政府拿出高额奖金,已体现出对奥运国手们足够的重视。社会企业力量的投入,肯定会因为自身状况艰难而大为收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亲见一地方企业,借助媒体关系,溜入颁奖典礼后台,现场给夺金的郭晶晶奖励一幢别墅的奇景。这样的情形,恐怕不会再现。

  但还有一层经济因素,和经济大势无关,却和体育营销市场的衰败直接相关,这甚至是2008年奥运会的后遗症。中国体育营销市场在2008年本土奥运会前后达到顶峰,当时的市场赞助体系创下了诸多奥运会纪录,然而如此之多的本土奥运市场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并没有通过北京2008取得理想中的体育营销绩效,比如联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就不得不宣布,不再续约TOP计划,证实中国企业对体育营销的陌生。

  本土奥运尚且如此,伦敦更会让人望洋兴叹。金牌“贬值”,奥运只怕也在贬值。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颜强(微博)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击剑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颜强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