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从喻丹的境遇说开去

  本期主笔 肖竹

  我一直认为,北京奥运会金牌丰收的最大意义是让国人学会了理性思考,开赛这两天的情况证明事实的确如此。伦敦奥运会开赛后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优势明显,但国人的视线并未全部集中在金牌上,该快乐时快乐,该激动时激动,该反思时也表现得十分冷静。

  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孙杨(微博)加油夺冠,而是国内舆论对喻丹加油的声援。易思玲加油拿下首金成为奥运英雄后,贺信、访谈、荣耀随之滚滚而来,铜牌获得者 喻丹却沦为陪衬,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无人问津,央视镜头中甚至没给出一张完整的脸。喻丹的境遇引起舆论强烈同情,并随后带来广泛的讨论,这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中国体育一向习惯以成败论英雄,这种对于失败者的关心是否意味着奥运人文精神的回归?果真如此的话,这将是比金牌更令我们骄傲的进步。

  一直以来,奥运会之于中国体育都是堪称神圣的存在,由于历史或其他一些因素,中国人对奥运会的重视已经到了过度的程度,“举国体制”、“奥运战略”都因此而 生。在这种近乎畸形的重视之下,奥运会“重在参与”的人文精神被赤裸裸的“金牌至上”原则取代,比赛沦为成王败寇的现实演绎。据了解,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不少中国运动队都预先制定了严密的隔离措施,不是保障安全,而是确保运动员不受外界干扰,甚至某些项目还制定了运动员被记者围堵后的应急措施,恨不得把运动 员用真空包装。不仅奥运会是这样,全运会、城运会甚至一些省、市运动会莫不如此。这样的氛围很难使人感受到奥运会的快乐,除了紧张,剩下的也许只有解脱。

  什么是奥运精神?也许每个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更快、更高、更强,但这并不是全部。实际上,这句名言的原创者是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他是在一次户外活动中鼓励学生时说出这句话的。顾拜旦图省事,于是借用好友这句话作为奥运格言。这短短6个字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奥运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 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奥运会的精神内涵早已不局限于赛场内,只是我们的理解始终禁锢在这6个字以内。百年奥运历史上,能被人牢牢记住的经典瞬间从来不是某个明星选手脖子上戴上金牌的时刻,人们记住的是:1936年在柏林,德国选手鲁兹·朗和杰西·欧文斯的热情拥抱;1968年在墨西哥,坦桑尼亚选手阿 赫瓦里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在数万名观众的掌声中最后一个跨过终点线;1992年在巴塞罗那,英国选手雷德蒙德在父亲搀扶下走过400米赛道;1996年在亚特兰大,拳王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奥运火炬。真正的奥运精神是超越,不是超越对手,而是超越自我。这一点其实并不矛盾,体育比赛的目的是争胜,但胜利却不是唯一目的,因为体育本身便超越了胜负。

  值得欣慰的是,从力挺喻丹到对周俊失败事件的深度反思,表明国人正在逐渐走出传统思维窠臼,对于奥运精神的理解更加客观和全面。伦敦奥运会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正在带给人们更多感悟,也让那些“感谢国家”或“对不起国家”的赛后感 言显得愈加不合时宜。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微博上的笑话:中国和奥运会的关系就是一群人在玩麻将,突然加入了个职业赌徒。也许我们应该重温一遍顾拜旦的另 一句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我想,我们终究不会成为赌徒的。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喻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