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伦敦奥运会> 游泳、花样游泳、水球新闻> 正文
□眼界
□彭敏熠
游泳,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成了上海夏季全民健身的王牌项目。每每光顾游泳馆,总能见到无数会游或者不会游的游泳爱好者们,把泳池塞得满满当当;在一些女孩子的兴趣爱好中,游泳也是必修课之一,问她们为什么喜欢,得到的无非是:全身运动、能减肥、泡在水里挺舒服,诸如此类似懂非懂的答案。
如今,一个普通的游泳学习班,往往能吸引数以百计的家长,争先恐后地为孩子报名,用一位游泳老教练的话来说,游泳在年轻人心中,已经成为了像瑜伽一样的白领运动,有着极好的口碑。
口碑好,自然能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基数的上升,也往往是一项运动在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
于是,不知不觉间,中国水军在碧波池中劈金斩银,游泳男选手打破几十年的魔咒,成为国人引以为傲的对象。只是诸多群众不知,每一块游泳金牌和奖牌的背后,都有他们的一份力,正是他们对游泳运动的推动,让中国游泳人平稳地度过了低谷,重回世界巅峰。
更值得肯定的是,如今,在杭州、广州、辽宁等地,都成立了由私人企业赞助的游泳学校。他们往往以培养尖端人才为目的,以免费甚至是倒贴钱的方式吸纳有潜力的好苗子,培养下一个孙杨(微博) ,下一个叶诗文(微博) ,乃至第一个中国的菲尔普斯(微博) 。
这是体教结合之外的另一种模式,也是市场体制下体育的又一种尝试。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在培养模式上更有宽泛性、更有稳定感的中国游泳队,有望向跳水队看齐,共同组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水上梦之队”,游泳这一体育基础项目,总有一天将成为中国奥运战略中的又一个吸金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