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刘翔跟腱问题08年开始就存在 很难康复

  □新锐体育联合报道团 钱哨

  刘翔加油受伤之后,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说了这么一段话:“第一要提倡科学训练,避免运动员受伤;第二,受了伤,就要考虑如何保护他(她),让他(她)在关键时刻起作用。我们应该感谢运动员,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领导应该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不能光说‘承担领导责任’,要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改进。”

  没有人怀疑刘翔确实是不能跑了,那么,刘翔的团队在干什么?在过去的整整4年,一次次到国外治疗、休养,中国田径的大部分精力似乎都在维护刘翔的右腿跟腱,期待刘翔再次“跨越新生”。曾经被孙海平教练亲口宣布“已经完全好了”的跟腱,又在关键时刻诡异地“旧伤复发”,他的医疗团队究竟在干什么?如果刘翔真的是因为过多的比赛而促使旧伤复发,那么他背后的科研团队和教练们,又究竟是如何估算和预判的?

  不能承受

  之

  伤病

  脚踝?刘翔那里的伤不是在动完手术之后已经痊愈了吗?在伦敦奥运会110米栏决战即将打响的最后一刻,为什么它又像恶魔般出现了?

  今年室内赛季60米栏以7秒41刷新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创职业生涯最佳;伊斯坦布尔室内世锦赛摘银牌;川崎赛雨中跑出13秒09,上海赛又是湿滑场地以12秒97折桂力压美国群雄,美国尤金赛在超风速的情况下跑出12秒87的成绩,追平世界纪录……所有的信息似乎都在预示着,刘翔正在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高峰。但此时此刻沉浸在兴奋和欢愉中的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刘翔跟腱的伤已经完全康复了吗?

  在分析刘翔的伤情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能康复专家组的陈方灿医生说:“我认为这次的伤和之前的伤病不能说有直接关系,但是他的跟腱问题应该是从2008年中开始一直都存在。有专家说过一句话,就是如果像刘翔这种情况,很多运动员都会选择退役,跟腱这种损伤是一个非常难康复的地方。”而刘翔的队友史冬鹏加油则表示:“实际上,从2008年刘翔受伤开始,医生就说他很难再恢复到雅典那样了,但因为骂他的人太多了,他不想就这么退下来,所以他才去做手术,才又练了4年,至于出现今天这种结果,我无话可说。”

  不能承受

  之

  强度

  两个月以前刘翔还能跑出平世界纪录的成绩,两个月后就突然发生跟腱断裂的情况,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央视记者冬日那之前介绍过,自从八步改成七步之后,起跑对于刘翔跟腱的要求加大了。训练必然要加大强度,对跟腱的压力就更大,脚伤的治愈恢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对此专家也给出了判断。

  “这跟我们训练比赛的需求有关,”陈方灿说,“如果一个运动员想拿到金牌,就必须把训练达到最好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冲金牌,那么赛前训练就必须要拔高你的强度。就是像孙海平教练说的,他就好像每天都在走钢丝一样,就是非常不好决定的一个训练安排。运动员的伤很难说什么时候出现,往往在大赛时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大赛之前必须要提高训练强度,训练强度与伤病是一个矛盾。不提强度,训练成绩很难保持,但是伤病什么时候出现,这个度的掌握确实是非常难的。”

  应该说,刘翔一直在积极地配合治疗,也恢复得不错,但之前三次大强度的比赛让刘翔的伤病出现了反复。那三次比赛刘翔成绩最好达到了12秒87,如果赛前没有大强度的训练是达不到这样的成绩的,但也正是在12秒87之后传出了刘翔旧伤复发的消息。

  不能承受

  之

  压力

  美国尤金赛结束之后,孙海平就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如果是7月份,他这样的状态正好,可毕竟现在(距奥运会)还有两个月,我只能尽力了。”将日历翻到7月11日,当刘翔从上海出发前往伦敦时,孙海平突然主动爆料:因为最近训练强度比较大,刘翔的肋间肌出现了一些反应。随后,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赛伦敦站比赛中,突然选择退出。当时,刘翔团队给出的理由是:背部不适。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一再表示,这样做只是为了保险起见,刘翔的伤不会影响到他的奥运会比赛。

  8月6日晚,也就是比赛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据说刘翔脚踝部位的感觉,已经从“酸胀”变为了“酸痛”。可是,在比赛开始前的最后一刻,人们对于刘翔夺冠的期望,以及刘翔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已经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即便最终脱轨,也绝无扭转掉头的可能。

  2008年,刘翔选择退赛,他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毕竟当时的他只有25岁。但此次在伦敦,刘翔已经没有选择,4年之后的巴西自己将33岁,他的机会只剩下了这一次。“没有退路”,“为北京奥运退赛雪耻”,“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当这所有一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刘翔身上的压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点,这也成为压垮飞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田径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刘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