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加油意外摔倒,无缘次轮比赛。在一片悲情中,财经记者“不失理性”地把频道扭到了赞助商这边。
2008年刘翔意外退赛,外界预估的赞助商市场损失达30亿人民币,刘翔个人商机损失10亿的消息再次被搬上台面。有报道甚至列出刘翔过往代言的17个品牌,并点出其中的两家上市公司,研判可能的影响。这让人不禁联想起上次退赛后,传得甚嚣尘上的赞助商安排说。
作为巨星的刘翔,到底有着怎样的商业号召力,乃至对个股投资人产生什么影响,其实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当然,赞助商自己会有内部预估,但基于市场预期的大前提,单纯拿日后的市场反响与之比照,得到的结果未必准确。不过,赛事成绩对品牌推广有着百利而无一弊的逻辑下,赞助方会受到损失是毫无疑问的。
或许有人觉得在这个时候计算商业损失太没有人情味,然而,对于时下的运动员,尤其是巨星级别的运动员,商业属性早已成为他们的一部分。这包括了运动员对商业的影响,还包括商业对运动员本身的影响。
赞助商是一些外国运动员的训练支持方和主要经济来源,这种鱼与水的关系甚至是一些项目得以推进的动力。在全球最有商业价值的奥运赛场上,竞争不仅发生在运动员之间,赞助商的相互较量也不容小觑。
美国长跑名将尼克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商业潜能,在自己左臂上划出了一块作为临时文身广告投放的地方,并以1.11万美元的价格拍卖给了一家广告公司。但国际奥委会(微博)迅速发现了这一异常,要求他用白色胶布遮住此处文身。表面上,这是违反了“任何参加奥运会的参赛者、教练、训练人员或官员,都不可以让自己、自己的名字、图片或者体育表现被用于广告目的”的规定,实际上,如果该广告公司是奥委会的赞助商,此举便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也不知道尼克这么贴了胶布之后,回去是不是还要向广告公司倒贴违约金。
更早的时候,赞助商三星公司也曾向英国奥组委提出抗议,表达对许多游泳运动员佩戴竞争对手耳机抵抗噪音的不满。对此,英国奥组委急忙声明撇清该款耳机并非官方赞助商,这种情况全因运动员个人选择。实际上,不少闹上奥运会临时仲裁庭的案子就是这样的商业纠纷。
近些年来,奥运的过度商业化一再受到诟病,但客观来说,商业化发生在一切可能广泛推广或者讨人喜欢的项目上。商业化让体育运动更加精英化,赛事竞技价值更高,从而通过出售门票、出让转播权、提升广告价值来牟取更多利润。商业化也可以是技术创新型,如泳池场十年长红的“鲨鱼皮”。体育商业化带来的利弊,无异于经济组织渗透于其他领域产生的正负作用。
前述的尼克对遮住文身的要求颇有抱怨,认为这是试图控制那些本就属于自己身体的部位。而商业规则下,运动员不过是另一种包装的“商品”。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至精准计算,但也不可太有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