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海外兵团:5人转国籍参赛 美乒乓全华裔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4日09:58  郑州晚报微博
英眼看奥运 乔良的弟子道格拉斯成为首位夺得体操奥运金牌的黑人选手 1英眼看奥运 乔良的弟子道格拉斯成为首位夺得体操奥运金牌的黑人选手
美国乒乓小将邢延华 以哈萨克斯坦队所获的两枚女子举重金牌为契机,“海外兵团”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伦敦奥运会赛程尚未过半,但已有诸多黑眼睛黄皮肤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以他国国籍出现在奥运赛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海外兵团”。 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  美国乒乓小将邢延华 以哈萨克斯坦队所获的两枚女子举重金牌为契机,“海外兵团”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伦敦奥运会赛程尚未过半,但已有诸多黑眼睛黄皮肤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以他国国籍出现在奥运赛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海外兵团”。 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
祖尔菲娅祖尔菲娅
马内扎马内扎

  他们中有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也有带领弟子夺金的教练

  也许,我们更应该称他们为“海外使团”

  走出去,中国运动员换国籍夺牌

  祖尔菲娅,女子举重53公斤级冠军,中文名赵常玲,1993年生于湖南。2007年根据“养狼计划”被送至哈萨克斯坦交流,现已改国籍为哈萨克斯坦。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挺举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马内扎,女子举重63公斤级冠军,中文名姚丽,1985年生于辽宁阜新。从初中起接触举重,并转战湖南举重队。2007年与祖尔菲娅一起根据“养狼计划”被公派援外至哈萨克斯坦,也已成为哈萨克斯坦人。

  冯天薇(微博),女子乒乓球(微博)单打铜牌,1986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2年入选国家青年队。2007年3月加入新加坡乒总。她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新加坡代表团的旗手,也已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铜牌。

  何志文,最“高龄”乒乓球选手,1962年生于浙江黄岩,是与蔡振华同时代的优秀中国队员,1985年代表中国参加世乒赛并夺得男双铜牌。1989年他出国打球,最终定居在西班牙并逐渐成为西班牙乒乓球的领军人物。此番以50岁出征奥运会也成为最“高龄”的乒乓球选手,遗憾的是,在第二轮比赛中2∶4不敌罗马尼亚的克里桑。

  黄强,第一位代表其他国家参加奥运会的前中国跳水世界冠军。1982年生于江苏,曾与田亮(微博)搭档获得2000年世界杯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后于2005年退役并出走马来西亚担任教练。去年4月起恢复训练,并与搭档一起获得男子双人3米板的第八名。

  海外执教,带得意门生“反扑”

  除了运动员之外,“海外兵团”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练员。昔日名宿退役,飞赴海外开班授课,并带着得意门生“反扑”而来。

  16岁的美国黑人女孩道格拉斯,在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决赛中一举夺冠,成为首位夺得该项目奥运金牌的黑人选手。她的教练就是乔良。乔良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男子体操队的主力队员。1991年因伤退役后,乔良到美国筹建了“乔氏体操学校”,为美国国家体操队输送了多名队员。

  童辉,澳大利亚“跳水教父”。1963年生于湖北黄陂,14岁时被选入国家队,有“戏水金童”的美誉。曾获第23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第四名,第4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子跳台跳水冠军。1989年退役后先是前往加拿大一家跳水俱乐部出任教练,又于2001年受邀成为澳大利亚跳水教练,培养出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马修。

  陈刚(微博),韩国羽毛球(微博)队男单教练。1977年生于浙江杭州,曾获1999年第六届苏迪曼杯世界混合团体赛冠军。去年2月起接替李矛执教韩国羽毛球队,带出朴成焕等羽坛名将。

  请进来,强国教练纷至沓来

  此次出征伦敦,中国代表团共有11位外教,其中大家熟悉的“花泳教母”井村雅代来自花泳强国日本。佩剑教练赛佩西曾是助仲满(微博)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的“佩剑教父”法国人鲍埃尔的老师。女曲教练金相烈来自曲棍球强国韩国。女子铁饼世锦赛冠军李艳凤的教练、德国人海因茨是1996年奥运金牌得主、连续四届获得世锦赛男子铁饼冠军、保持十年不败、被称为“有一只金子般胳膊”的拉斯·里德尔的教练。曾培养出5个奥运竞走冠军、6个世锦赛冠军的意大利人达米拉诺则在调教中国的竞走选手。而在中国待了8年的跆拳道教练金荣镇则来自将跆拳道视为“国技”的韩国。

  风头正劲的孙杨(微博)和叶诗文(微博)同样如此,最近几年,他们一起频繁远赴澳大利亚找顶尖教练特训,成果斐然。

  引关注,美国乒乓球队纯华裔组成

  2012年伦敦奥运会,4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华裔少年——张安(16岁)、邢延华(16岁)、吴诗雯(16岁)、王浩平(20岁)携手在乒乓球赛场拼搏。他们受父辈们的影响结缘乒乓球,并用自己的努力让目前在美国还略显冷门的乒乓球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微软巨头比尔·盖茨这次专程现身奥运赛场,为险些挑落2号种子李晓霞的乒乓小将邢延华助威,无疑让乒乓球在美国成为热门话题。

  这些华裔乒乓少年在乒乓球上的第一启蒙者,无一例外都是父母。邢延华的母亲学生时代就在学校打球,家境拮据的她比赛时要向奶奶借白球鞋;张安的爸爸年轻时是乒乓球高手,还曾代表家乡西安参加过比赛。张安的父亲在斯坦福大学教数学,但是从张安7岁开始学习乒乓球后,爸爸就成了她的专职司机,负责在家、学校、俱乐部之间接送女儿。

  奥运视点

  让“海外兵团”

  成为“海外使团”

  19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小山智丽(中文名字叫何智丽)在乒乓球女单决赛中战胜中国名将邓亚萍而为东道主夺冠后,就被淹没在一片“卖国贼”的骂声中。

  18年弹指一挥间,小山智丽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人已习惯看到本国选手在传统优势项目上被海外兵团“围剿”。芸芸“海外兵团”的血脉,与中华大地从未割断,圣人有诲“不独亲其亲”,我们如何还舍得与同胞积怨。

  与1978年打开国门时为数寥寥860位留学生相比,如今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大军”,遍及各个领域。海外华人与其母国同胞之间,势必也存有类似于竞技场上的“成败之争”。不妨提升我们的视阈层次,便会看到整个人类文明史,无不是借助多元文化的“冲撞”而进步。

  乒坛宿将庄则栋曾力倡,将“海外兵团”改称为“海外使团”。一字之差、导向分明。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海外 华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