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记者眼中的伦敦奥运会是这样的:“这是最好的奥运会,这是最糟的奥运会;这是巨星闪耀的奥运会,这是误判丛生的奥运会;这是节俭的奥运会,这是亏空的奥运会;这是安全舒心的奥运会,这是游客稀少的奥运会;这是凉爽之秋,不是炙热之夏;运动员面前有各种荣耀,也可能突然一无所有……”排除竞技层面的辉煌和不足,那已经是过去式,我们今天想谈谈奥运会留给伦敦这座城市和整个世界的馈赠和缺憾。
场馆改造和利用 值得未来奥运城市学习
“我们有许多临时比赛场馆拆掉以后可以卖给里约热内卢,我们还有好几个巨大的五环雕塑,价格绝对公道!”一向搞笑的伦敦市长约翰逊这回像个推销员。
不过,伦敦奥运会在场馆建造方面的节省和环保的确值得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学习,和上海世博会一样,伦敦奥运会的大部分新建场馆都是可拆卸的,34个比赛场馆中,只有14个新建体育馆,其中有8个是临时场馆,6个是永久性场馆。
奥运会落幕后,伦敦遗产发展公司将启动价值3亿英镑的项目,改造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2500名建筑工人将在这里移除临时场馆,修建崭新的道路、桥梁和社区,将这里变成伦敦东区的心脏,伦敦碗、水上运动中心和轨道塔雕塑将成为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伦敦碗将拆除附加看台,变成一个只有25000个座位的“小”体育场,目前体育场的未来还不明朗,有可能会变成英超球队西汉姆联的主场。游泳馆“海浪”的17500个座位也会只剩下2500个,场内的3个大泳池将被划分为5个泳池,向公众开放。拥有12000个座位的自行车馆将改建成一个“自行车运动园”。水球馆和篮球馆将被彻底拆除。
新公园预计将在2013年7月27日建成,那正是伦敦奥运会开幕一周年的纪念日,而轨道塔将在2014年春天重新开放。这座新公园将提供8000个就业机会,公园占地226公顷,和著名的海德公园一样大,相当于357块足球场。公园里有超过22英里长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水道,还有45公顷的动物栖息地,其中包括525个鸟巢和150个蝙蝠洞穴。
从2016年开始,焕然一新的奥林匹克公园希望每年能吸引900万游客。2020年,奥林匹克公园将被建为一个集体育赛事、文艺活动和商业演出为一体的大型文体中心。
被明星们居住过的奥运村,也将会铺上新地板,安装好厨房,变成2818套单元房。其中1379套单元房将作为保障房,向穷人开放,另一半向私人开放拍卖,预计第一位房客将在2013年下半年入住。在奥运村周围,还将修建5个新小区,预计增加8000户人家,到时候这附近还将修建3所学校、9个托儿所和3个医疗中心。而奥运媒体中心,也将被改造用于商业用途。
斯特拉福德变脸 旧城区改造提供新范本
伦敦奥组委自豪地宣布:好几家英国公司凭借曾经拿到过伦敦奥运会合同的资历,已经在里约热内卢赢得了20份总价值5000万英镑的合同,伦敦将向里约热内卢传递的奥运举办经验,包括旧城区改造和交通保障、赛事管理、票务管理、安保等方面。
若说利用奥运契机进行旧城区改造,伦敦的做法的确可圈可点。
伦敦奥运核心区斯特拉福德所在的纽汉姆区,原本是伦敦排名倒数第二的贫困区,这个区的居民平均寿命比富庶地区的伦敦人要少好几岁。许多人在这个地区工作,但是不愿意住在这里,觉得这里的社区治安不好。坐在从西伦敦前往斯特拉福德的轻轨上,会惊讶地发现沿途景色从精致优雅渐渐变成了破败灰暗,若是没有奥运光顾这里,这片老工业区原本更加贫困落后。
奥林匹克公园落户斯特拉福德,为这里带来了125亿英镑的巨额投资。绝大多数投资用于修建公园和场馆,14.5亿英镑用于修建毗邻的大型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解决了1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至少有2000人以前是斯特拉福德地区的失业者。纽汉姆区区长罗宾·威尔斯爵士说:“希望10年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一切投资都是值得的。”罗宾透露,现在斯特拉福德已经成为伦敦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伦敦东移”的目标正在实现。
这里也是年轻人的乐园,有超过过1/3的人口在25岁以下,22%的当地人口年龄在25岁到34岁之间,放眼整个伦敦,这个数字是19%。
斯特拉福德的交通也一跃成为全欧洲最方便的,伦敦的9条地铁、火车线路都在这里汇聚,高峰时段每小时有200列车进站。乘坐轨道交通,从这里到伦敦市中心只需要7分钟。开往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欧洲之星”列车也路过斯特拉福德火车站,不过不停站,目前当地官员正在努力让“欧洲之星”在这里停下来,这样能够拉动当地的旅游业。
伦敦的旧城改造经验是不错,不过,里约热内卢面临的改造难度要大得多。里约热内卢是一个贫富对比鲜明的城市,650万居民中,有高达15%的人居住条件糟糕,巴西计划全面改造贫民窟,整顿市容,计划影响26万户家庭,花费将达到80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305亿元)。
体育获巨额投资 激励一代人难立竿见影
闭幕式之前,英国首相卡梅伦趁热打铁宣布,政府对英国奥林匹克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会持续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专门负责拨款给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英国体育局每年会收到1.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5亿元)的资金。之前,英国政府曾经说每年的这一拨款大约只有4000万英镑,而且只会维持到2014年底。
看来,英国队的28块金牌没有白拿!英国的运动员能继续保持备战伦敦奥运时的待遇了!然而,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要立竿见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一共向伦敦的青少年学生赠送了12.5万张比赛门票,伦敦2419所学校中的每8名学生就能分得一张奥运门票,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的计划是:“2012年底为全国增加200万运动人口。让更多的人投身于体育运动。通过伦敦奥运会的示范效果,草根阶层和社区层面的人群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记者在伦敦的采访中看到,在伦敦的基层社区里,的确修建了更多的体育设施,更多的体育俱乐部得到扶植,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提供锻炼条件和机会。
然而,增加200万运动人口的计划可能要搁浅了。拉夫堡大学青年体育学院进行的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显示,16岁至19岁年龄段的英国年轻人体育参与程度呈下降趋势。在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只有10%的女生和15%的男生能够坚持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卫报》担忧地表示:“奥运会将会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并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不过这种影响在几年之内可能不是特别明显。”
当中国的家长在为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无法保障而发愁的时候,原来英国的孩子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不断有家长写信向英国报纸投诉,“公立学校一周才一堂体育课,私立学校每周都有6个小时的大众体育课时间和6个小时的专项训练时间,我认为政府必须对此做出改变。”一位名叫劳拉的妈妈表示,他的儿子在公立学校从来没有打过橄榄球,直到转学到了私立学校,他才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他喜欢这项运动,跟队里的小朋友相处融洽。”劳拉认为,奥运会跟她没什么关系,她看不到“激励下一代”的奥运口号如何改变她的生活。
对于这种质疑,伦敦市长约翰逊只能含糊其辞:“所有东西都要循序渐进,我的目标是普及校园体育,以后孩子每天都能有两个小时上体育课。”
奥运旅游意外遇冷 靠奥运提振经济谈何容易
伦敦奥组委提出“激励一代人”的口号,不光是为了激励英国民众对运动充满热情,还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点燃斗志,为英国停滞的经济注入活力。
伦敦奥运会总共花费了90亿英镑,预算一再追加,已经是2005年伦敦申请奥运会时所做预算的3倍,而此时英国和欧洲正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无法自拔,精打细算的伦敦奥组委极力控制支出,他们依靠奥运旅游提振经济的计划也落空了。
英国《每日邮报》披露,奥运期间来伦敦观看比赛及旅游的外国游客只有10万人,仅仅是以往同期外来游客数量的三分之一,伦敦主要景点的游客数量减少了35%,而在奥运帆船比赛地韦茅斯和波特兰的商户更是表示,今年夏天旅游季的生意是50年来最差的。除此之外,总部位于英国的欧洲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也是英国国内航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航空公司福莱比也发布消息,降低2012/2013财政年度的销售增长预期,原因之一就是伦敦奥运。
根据记者在伦敦的采访经历,奥运客流的确没有让伦敦变成一个拥挤、喧嚣的城市。只有在开往奥运场馆方向的地铁中会碰到成群的观众,大多数地铁在非上下班高峰时段都很空,而大本钟、伦敦眼和塔桥这些知名景点的人流量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这对于在奥运会前提倡市民错峰上下班、避开繁忙车站和地铁的伦敦奥组委来说,无疑是一个讽刺。在皮卡迪利商业区经营杂货店的伊克巴郁闷地说:“奥运之前,我的生意非常忙,而奥运期间,交通流量减少,生意清淡,我的生意量下降了25%。我挺失望的。奥运前还有很多游客,而现在,连游客都没那么多了。生意不好,我还要从兜里掏钱出来支付店铺租金,这意味着我根本赚不了钱,因为伦敦市中心的租金很高。”
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请大家稍安勿躁:“过去举办得好的奥运会已经实现了提振经济的目标,比如巴塞罗那奥运会让城市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悉尼在举办奥运会8年之后还从为北京奥运提供顾问服务赚得1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让这一切有一个很好的结构布局,那么未来获得的奥运遗产将非常丰厚。”
记者吐槽
1.中国记者遭到歧视
伦敦奥运会期间,曾发生过两件令中国记者尴尬的事情。
开幕式前夕,伦敦新闻中心突然贴出了一张中文通知:“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最终,伦敦新闻中心撤掉了这张通知,并向中国记者致歉。
在体操赛场的媒体工作间里,也有一条中文标识:“每人只限一杯水。”在中国记者的强烈抗议下,主办方才撤销了这一带有歧视色彩的标识。
2.控制成本交通不便
伦敦奥运会的各个比赛场馆铺得很开,有的距离伦敦市区甚至有3小时火车的车程,多数赛场相距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之间。班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有时候从一个赛场赶往另外一个赛场,急需两个场馆之间的车,但是伦敦奥运会的媒体班车,只有从媒体中心班车站发往各个场馆的,却没有场馆之间的直达班车。因此,如果你想从羽毛球(微博)赛场去乒乓球(微博)赛场,想坐班车的话,那就请先回主媒体中心,再找去乒乓球赛场的车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坐地铁,那样就得走上很长一段路绕出场馆去找地铁站。
德国记者克劳斯认为交通问题主要是主办方为了控制成本,“英国人很务实,赛事组织、人员安排等都考虑最大程度节省成本。赛事组织还不错,但交通确实不太方便。班车频率较慢,等车时间长,每天路上都要耗费两个多小时,影响发稿速度。”
3.男女共用一个厕所
伦敦奥组委的节俭办赛,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媒体中心喝一瓶普通矿泉水,需要花1.6英镑,折合人民币16元,碳酸饮料和果汁同样价格不菲。
更令人惊讶的还是媒体中心的厕所,第一次去找厕所的时候,之前已经见识过的同行给打过预防针,厕所是男女共用的。当时丝毫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直到顺着标示找到厕所,才真的懵了。门上有平时常见的性别标识,这没什么奇怪,奇怪的就在于男女标识在同一间厕所的门上出现。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清洁工反复告诉没问题,才敢进去。
4.被偷被抢经历悲惨
在遇到事情之前,你会觉得伦敦的治安真好。
奥运会揭幕前,就有一名中国的摄影记者同行被假警察打劫,钱包里的1000英镑不翼而飞,相当于一下子损失了10000元人民币。
在伦敦商业区,本报记者与朋友约在星巴克进行采访,朋友的背包放在脚边,后来发现包里的手提电脑和电源不翼而飞,后来从监控摄像头里看到,是两名白人男子趁乱将东西偷走。
奥运会结束前一天,一名中国女同行在公交车站,被戴着兜帽的少年当街抢走手机,还好当时小贼不小心将手机掉在地上,一位男同行追了出去,才救了那位已经吓得浑身颤抖的女同行。特派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