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申诉背后体现最高权威机制的缺乏

  要说本次奥运会规则普及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可能当属“申诉”。我们的两个东亚兄弟,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朴泰恒身上的两次申诉,到击剑女三次申诉权用完无果,耍赖不肯走,韩国人可以说把申诉玩到了极致。两项申诉一胜一负。直到现在,韩国国内还对后一项判定不依不饶。韩国体育会为此向国际击剑联合会提出强烈抗议,国际剑联竟然在无可奈何之下,授予韩国选手一个不知所谓的特别奖。

  申诉是奥运会仲裁机制的一部分。过去的体育比赛并没有纠纷调解机构,虽然会有纠纷,但多半都是以政治或项目优势,霸权式地一锤定音,中国人在这上面没少吃过亏。直到奥运会规模的扩大和项目的增加,纠纷的增多促成了体育仲裁的产生。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于1984年成立,而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才有首个该庭的临时仲裁机构设立,受理奥运期间与奥运有关的纠纷,奥运临时仲裁机制自此延续并日益规范。由此可见,申诉进入奥运会的时间并不长。

  引入仲裁机制,固然是为了让赛事更加公平,至少得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但从过去的一些案例来看,有些判决反而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尤其在更改比赛结果上,各项目联合会的做法不一。有的项目联合会事后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但坚决不更改结果,以维持自身的权威。据说,对朴泰恒的改判,就是国际泳联历史上第一次改判。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国际泳联的激励,伦敦简直成了改判的天堂,裁判出错不要紧,更重要的是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申诉用多了且奏效,无疑大大削弱了判罚的严肃性,不少人干脆视申诉为“公关”,把日韩的申诉成功与政治压力、赞助商优势挂钩。我不想追随这套阴谋论的说辞,权当申诉判决是基于公正的。不过,对于当事人,他们真的是以公正为出发点而去申诉么?很多时候,申诉是被当作最后翻盘的机会来尝试的。

  按照比赛规则,朴泰恒确实有抢跳动作,这点连他的教练也承认了,但是韩国方面仍然嚷嚷着要申诉。最后通过调出录像带,发现是朴出发前腿和脚的摆放出问题,平衡失调导致违规摇晃,作出改判。换做别的国家,看着出错了,又没有这样的不屈不挠,恐怕也就认了。退一步说,同样的事发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身上,国际泳联可能会以运动员自己过失在先而拒绝改判。对他们而言,改判是公正的么?更别提申诉的资金门槛,给多少世界老少偏穷地区的选手关闭了公正通道。

  再来看击剑女,事情到现在还没完没了,足见判定的权威性之弱。实际上,缺乏最高权威机制一直是国际组织最大的问题。扯远一点,联合国和欧盟不就正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前者为扭转局面而叫嚷的改革多少年还没见实质进展。另一方面,从一些引来嘘声的改判来看,专业规范渐渐脱离了普通人的判辩范围,行外人正在丧失“观察”公正的能力,体育行业仅仅是一个体现。相比于赛事公正,我更关心这些。

  付小为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击剑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申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