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2日,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落幕,“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言犹在耳,撇开奥运场馆内体坛竞技的现实与梦想,对于伦敦这座世界“创意城市”的发源地,奥运的确“激励了一座城”。
伦敦奥运会被广泛聚焦的“三宗最”:最临时、最节俭、最草根,俨然是借奥运的名义,谋求建立并向全球强力输出一股创意产业的“最炫英伦风”:回收建筑风、低成本环保设计、全民创意潮。
这届史上从未有过的“临时奥运会、回收奥运会”,新建的14个奥运场馆中有8个是临时建筑,部分可供拆了运走再拼、拼了再拆。英国人想用奥运为城市留下一笔遗产,于是把奥运会放到维多利亚时代起的“贫民窟”、工业污染与经济落后的东伦敦。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公布的数据称,本届奥运预算可能高达200多亿英镑,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和扩充伦敦公共交通的基础建设上,“每1英镑中就有75便士用做旧城改造”。奥运文化遗产计划及东伦敦复兴便是“烧钱”之所在。
伦敦奥组委筹划的不是一场运动会,而是一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与生活方式的旧城改造“大设计”。伦敦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场,也是创意产业各界设计师的竞技场。全球设计师汇聚东伦敦,采用环保循环利用的手段,历时7年为久经工业污染的土地解毒,更新建筑,并将旧的建筑材料、土壤回收利用在奥运场馆建设上。8个临时场馆有超过一半的建材从这里取得。而在奥运结束后,包括“伦敦碗”在内的临时场馆再将被缩编、变形,赋予新的功能,融入社区服务当地民众,以至于伦敦奥运会还未结束,就有两支英超球队为争夺“伦敦碗”的后奥运使用权而闹上法庭。
这便是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所讲的创意经济:“任何活动,只要能够创造新东西,有独特的风格,通过共鸣、象征的方式创造附加值,都属于创意。”伦敦奥组委标榜的史上最绿、最可持续奥运会,源于“创意就是生产力”的文化自信。
创意产业是英国第二大产业。但有学者预测,由于伦敦奥运会,英国的创意产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欧元,将超过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第一大产业。这或许就是创意的价值所在:以节俭、环保、回收的创意改良城市,也许比猛砸钱要聪明得多。(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