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谐音王仪涵险些改名字 职业生涯起于“生死状”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5日16:36  新民晚报

  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王仪涵加油左手掩面,潸然泪下。赛后她说:“也不是说哭是为了这场比赛,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也付出了很多,难免会有些感触。”

  本报记者前天采访了王仪涵在市少体校时的教练程演,她曾带了王仪涵五六年,最近两年又作为上海市体育局的“王仪涵奥运保障小组”成员,一直与王仪涵有较多的接触,她向记者讲述了几个王仪涵小时候的故事和这两年碰到时的一些细节,确实能让人感受到王仪涵对羽毛球(微博)的执着和付出。

  特别能吃苦

  在程演印象中,王仪涵小时候就非常喜欢打羽毛球,也特别能吃苦。“她是让教练省心的孩子,训练从来不需要教练督促。六年当中,我们从来没跟她说过‘侬卖力点’之类的话。”

  练长跑,对少体校的学生来说是很艰苦的事,但王仪涵不怕累,练得特别卖力,进步也很快。“每次跑三千米五千米,她总是与最前面的男队员跑在一起,能把同一年龄组的跑在最后的队员甩开两圈(一圈400米)。”程演记得王仪涵小时候脚底常起血泡,有时两个脚有十来个血泡,她仍坚持训练和比赛。“她就是喜欢羽毛球,别人觉得苦,她乐在其中。”

  “我要改名字”

  王仪涵从小就有很强的好胜心。刚进队时,老是打不过人家。“有一次,她跟我说:我要改名字!我觉得很奇怪,好好的名字为什么要改?王仪涵说:‘仪涵’就是‘遗憾’嘛,老是‘遗憾’,怎么能拿冠军?”王仪涵当时说话的神情,至今仍让程演感到很好玩。“后来赢球多了,就不提改名字的事了。”

  差点去日本

  王仪涵进专业队的过程非常坎坷。一张体检报告,差点让王仪涵只能到日本去继续打球。那是2003年的事情,王仪涵到了少体校初三毕业的时候,如果不能进上海队,就意味着专业训练的结束。王仪涵此前已连续两年进市队试训,但最终又回到了少体校。原因是她体格检查时,有一指标显示有甲亢症状,上海队不敢将她收为正式队员。

  “王仪涵一听不能打球就哭了,我们帮她想办法。我们学校与日本方面一直有交流活动,我们有一些队员在进不了市队的情况下,后来都去了日本打球。我就找她妈妈谈,她妈妈很爽快,委托我们联系日本的学校。”

  正当王仪涵也将走这条异国打球的道路时,一个适时到来的全国冠军,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

  三方签协议

  2003年4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中,王仪涵夺得了全国冠军。这让上海队再次有了让王仪涵进队的打算。不过,王仪涵的身体状况到底能不能适应专业训练,谁也没把握。程演说:“现在回过头看,王仪涵这点指标异常根本没成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所谓的‘甲亢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一点也不影响训练和比赛。王仪涵不想放弃进入上海队的机会,她父母也支持王仪涵向专业方向发展,最终王仪涵父母和上海队、少体校三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主要意思是王仪涵如果在训练和比赛中因甲亢出现问题,王仪涵父母愿承担一切责任。

  这份“生死状”成为王仪涵职业生涯的起点,2004年初,王仪涵进上海队没几天,就被调到国家二队。两年后在湖南益阳举行的世界杯上,她一鸣惊人,战胜了张宁、谢杏芳,18岁便成为女单世界冠军。

  餐桌记笔记

  去年上海公开赛期间,程演有次接她出去吃中饭。“刚坐下,她就跟我打招呼:‘程指导,我写点东西。’只见她从包里拿出一小本子,摊在桌上闷头写了起来。原来她是在写如何对付下午的对手。”据程演介绍,运动员赛前将战术打法在脑子里过一遍是很正常的,但像王仪涵那样每次比赛前都要写下对特定对手的战术安排要点,赛后进行分析对比,这在运动员中是不多的。 

  本报记者 王志灵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羽毛球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王仪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