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笔 肖竹
于洋愤然而无奈地暗示将退役,背负着“违背奥运精神”的骂名。在她登上飞往伦敦的航班时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奥运之路及运动生涯会这样结束,正如她事先绝没想到会和对手打一场发球下网的比赛一样。于洋一定有满腹委屈,但她只是一个小运动员,所以拜拜了,姐不陪你们玩。
羽毛球消极比赛风波可说是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爆出的最大丑闻,在世界羽联的铁腕整肃下,整个风波似乎已经圆满解决了:肇事者受到了严惩,世界羽联显示出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国家体育总局尊重判罚毫不护短充分展示出大国风范。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人说,这次罕见的严惩是世界羽联的危机公关,如果把整件事看做一个秀场,其间显露的人生百态确实非常耐人寻味。当事者和管理者的问题姑且不论,我们自己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
事件发生后,新华社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严厉批评中国运动员“丢人到家”。随后各界舆论群起而攻之,中国网友立场高度一致,纷纷指责选手违背了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并称“这种金牌不要也罢”。不过,随着世界羽联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令出台,舆论出现了分化,有人开始觉得,这件事好像不应该这么简单。争议的声音出现了,但中国代表团马上声明尊重世界羽联的决定,并放弃上诉。
于洋等人的行为毫无疑问是消极比赛,所有人看了当时的比赛视频都会忍不住有骂人的冲动。但反过来想一想,错的只是运动员吗?凭什么板子只打在运动员身上,还打得这样重?那个弱智的小组赛赛制早在几个月前就受到广泛质疑,世界羽联固执己见,最终导致了这出滑稽戏上演。试想一下,要求已经出线的选手不顾疲劳和伤病死拼最后的对手,而获胜的代价是在淘汰赛中和自己的队友来一场硬碰硬,究竟谁的脑子出了问题?用白岩松的话说,只有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做。世界羽联杀伐决断的背后只是为当初的决策失误擦屁股,中国代表团的“充分尊重”不过是掩护并放过了更大的罪魁,运动员是最可悲的牺牲者,我们为什么还要一味跟着叫好?
奥运会开赛以来一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西方媒体总喜欢挑中国体育的刺,这个可以理解,他们这样做惯了,问题是我们不少人同样热衷挑自己的刺。只要有争议,批评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中国队有错要挨骂,没错的创造错误也要挨骂,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体现其忧国忧民之心。于洋、王晓理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是活该,丁宁因发球被罚4分肯定是她自己不对,叶诗文被质疑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事实上,享受这种待遇的还不止运动员,几天前奥运会新闻中心的中文告示被指有歧视嫌疑,抢先跳出来批评国人神经过敏的居然是国内某名人。游泳场上的“国旗门”事件发生后,国人群情激奋,随后奥委会做出解释,马上又有人嘲讽质疑者“被触动了敏感的神经”。
我一直认为奥运会应该娱乐化而不是严肃化,对很多事情不必过于在意或者说敏感,但这并不代表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我不明白,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后韩国和印尼代表团都提出了申诉,中国代表团为什么要表示“尊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某些人士的神经那么粗大,可以麻木到无视一切挑衅甚至侮辱的程度?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总是善于宽容和自省,却不知过分的谦恭便是懦弱。所以我欣赏叶诗文对外媒记者的回击,也佩服“韩大嘴”敢于狂放地叫嚣“红色中国”,至少他心中不爽敢于喊出来,比憋在肚子里自虐的更像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