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巴顿将军了。
巴顿其人大悲大喜,是一代名将。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也曾经是奥运选手——没拿金牌的。
巴顿酷爱体育,对冒险性项目情有独钟。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现代五项(射击、游泳、击剑、马术和越野)首次被列入奥运会。美国西点军校上尉学生、27岁的巴顿获得第5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记者问:“将军阁下,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卓越的指挥才能,是您的骄傲和荣誉,对此您有何感想?”巴顿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参加第五届奥运会才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誉。当时游完300米上岸后,我休克了。醒来后,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拼下最后一项4000米越野赛。你可能体会不到一个人休克后醒来再跑4000米的滋味,但我体会到了。我不但跑完全程,还得了奥运会第五名,这才是我一生的骄傲、我一生的荣誉。”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上,我们不能斩钉截铁地言说意义或者虚无。任何时间的流逝,不论是以何种方式流逝,都不是无意义的。谁能相信,乔治·巴顿这个号称“铁胆将军”的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的一生骄傲是这一笔?
人生如战场。每每赛后会有人登顶擎杯,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择日入关厉兵秣马,进入下一场人生。中国男篮四大主力刘炜(微博) 、王仕鹏(微博) 、朱芳雨(微博) 、王治郅 很可能在奥运会后退出国家队;37岁的丘索维金娜 也说“是时候开始另一段人生”。还有张秀云 、杜丽 、陶菲克(微博) 、李宗伟 、菲尔普斯(微博) ——他们都曾经叱咤一时,他们恪守使命坚持梦想,他们让我们感受到奥运的凝聚力和体育带给人生的改变。
四年奥运催人老,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思考却远远大于成绩和金牌。他们用他们的泪与汗告诉我们,只要呈现过 “这一分这一秒”真实的精彩历程,而“彼一分彼一秒”的痛苦与坚持更加值得尊敬。
老兵不死,只是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