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奥运会地理秘密:非洲兄弟为啥还没主办过?

  Geography地理课

  教学目标:

  1.梳理现代奥运会历届举办地,从地理的角度发现奥运会发展的脉络和节点。

  2.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奥运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地缘差别对奥运会

  发展的影响。

  3.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拓展思维。

  第一题:为啥非洲兄弟从没主办过奥运会?

  知识点:谁有钱,奥运去谁家

  标准答案:2005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表示,奥运会的承办权绝对不会像世界杯足球赛那样实行各大洲轮流坐庄制,因为保证奥运会的质量最重要。罗格在阐述这一态度时,有一个背景,是奥运会规模日益庞大,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无力举办,而有条件的国家承办奥运会的负担越来越大,舆论指出,应该让各大洲的国家轮流举办。问题是若“轮流坐庄”,在一些地方,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质量难以达标,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期间,衣食住行以及安全方面的待遇也无法保障,因而罗格指出:“奥运会要节省开支,简化筹办过程,但这一切不应该以运动员的福利为代价或者危害比赛以及场馆质量为代价。因此即使大多数国家无法承担承办奥运会的费用、非洲从来没有机会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也不会仿效国际足联那样让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

  拓展阅读:算上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将首次在南美洲举行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总共28届奥运会(不含因一战和二战停办的三届奥运会),欧洲举办了16次奥运会,北美洲举办了6次,亚洲举办了3次,大洋洲举办了2次,南美洲将举办1次。其中,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一共举办了4届奥运会;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城市是伦敦,算上本届奥运会,伦敦举办了3次。赞一下国际奥委会,奥运举办地还是要选那些有能力更有意愿承办的地区,不能以轮流坐庄的形式硬性“摊派”,这样下去,奥运会会让人厌烦的。

  第二题:

  为啥4年一次的奥运会只开半个月?

  知识点:史上最长奥运会持续超半年

  标准答案: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于7月30日至8月14日举行,会期只有半个月,也正是从这届奥运会起结束了以前那种“马拉松”式的奥运会。从1900年到1928年,历届奥运会的会期都没有短于79天的。1908年伦敦奥运会创下了时间最长的纪录——这届奥运会于1908年7月13日正式开幕,但比赛哨声早在4月27日就已吹响,直到10月31日比赛才结束。而自1932年以后,各届奥运会的会期均被控制在了15至18天之间。具体为:包括开、闭幕式在内,夏季奥运会不得超过16天,如逢星期日或节假日,不进行比赛,可相应延长。此后,各届奥运会基本上是依循这一时间期限的,特殊原因超过的例外(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因“黑九月事件”不得不延期一天)。

  拓展阅读:会期压缩并限定时间,被认为是现代奥运会走向规范化的标志,但结合现代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针对竞赛项目的“奥运瘦身计划”,不难发现,其实在更早以前,面对奥运规模日益庞大,国际奥委会就及时意识到在时间上”瘦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可以理解为奥运会最早开始瘦身的一届奥运会。现在我们一些地方搞会展经济,总嫌基础建设规模太小,档次太低,时间太短,须知: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压缩会期,浓缩的是精华。

  第三题:奥运会在南北半球举行有啥不同?

  知识点:气候与环境可能影响奥运会会期

  标准答案:奥运会在南北半球举行,可能导致举办时间不同。同一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奥运会一般在7、8月进行。此时,南半球则是冬季。第十六届奥运会首次在南半球举行,举办地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为了克服南北半球季节的差异,墨尔本奥运会组委会曾提议将举办时间定为1956年2月,此时正值当地的盛夏。但考虑到2月正是大多数国家赛季结束之后的休整阶段,运动员处于竞技状态的低潮,国际奥委会决定在11月22日至12月8日举办第16届奥运会。为了适应这个史无前例的奥运比赛日期,各国运动员被迫在1956年调整自己的训练和比赛周期。因牲口入境检疫问题,马术比赛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被分隔在两个洲举办的奥运会。

  拓展阅读:2000年悉尼奥运会也是在澳大利亚进行,但时间却是9月15日至10月1日。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照季节划分,9月份是南半球的初春,对于初春的描述,自古就有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说法,但由于悉尼濒临海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再加之上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当时9月份的悉尼日平均气温已达到20摄氏度,达到了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条件,而这届奥运会也成了夏季奥运会上最凉爽的一届奥运会。

  第四题:举办地点会影响比赛成绩吗?

  知识点:1968年“高原奥运”创多项“长寿纪录”

  标准答案: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海拔2240米,创造了13项田径世界纪录,有多项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美国的海因斯在100米决赛中首次突破10秒大关,以9秒95获胜,这项成绩直到1983年才被美国另一名运动员卡尔文史密斯以9秒93刷新。200米决赛,美国的史密斯以19秒83破20秒大关,11年过去后,意大利的门内阿才再次在这一高原地区以19秒72超过该成绩。美国选手伊万斯在400米赛中,以43秒86的成绩创世界纪录,这项纪录直到20年后才被他的同胞雷诺兹打破。最神奇的世界纪录是在男子跳远赛场,美国的比蒙创造了8.90米的世界纪录,这一成绩足足比之前的世界纪录多了55厘米,他的这一纪录保持了23年,直到1991年才由美国田径运动员鲍威尔以8.95米打破。

  拓展阅读:西安体院奥运史专家柳慧玲分析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逢东西方冷战,两种意识形态下的阵营把体育当作竞争的舞台。另外,那个年代的确诞生了一批天才的运动员,他们的禀赋正好在那个年代得到了最好发挥。在诞生的世界纪录中,美国选手占据了主导,是因为在这段时期,美国的职业体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届奥运会能屡创世界纪录,还得益于举办地墨西哥城的高海拔。墨西哥城海拔2240米。随后的研究证明,高海拔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有助于提高对包括男子400米、接力、400米栏等短跑项目以及跳远和三级跳远等项目的成绩。而在高海拔的低氧和低气压环境下进行训练,又有助于提高选手在低海拔地区的速度耐力,这届奥运会不仅诞生了神奇的世界纪录,还催生了竞技体育的高原训练系统。

  讨论题:

  伦敦奥运会前,参赛选手怎样“接地气”

  ■伦敦是平原地区,为何要进行高原训练备战?

  专家提示(西安体院人体科学博士苟波):主要是针对速度耐力类型的项目,比如田径的中长跑、游泳、自行车。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法引起世界体育界的重视。一些国家在1500米—2400米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高原训练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高原地区低氧、低压的环境,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回到平原比赛,运动员的耐受力增强,有助于提高成绩。伦敦属低海拔地区,希思机场海拔只有25米。世界各国奥运选手如菲尔普斯等都在伦敦奥运前进行高原训练。

  ■有的选手被查出兴奋剂,说是高原训练的结果,如何辨别?

  专家提示:高原训练是让人体自身合成一些生化指标,而服用兴奋剂是外源性的因素改变人的生化指标。在检测中,可以从人体代谢物中发现兴奋剂的成分,但高原训练不会有。

  ■像刘翔这样的高手适应场地时会关注什么?

  专家提示:主要是细节。除了关注主要对手的动态,翔之队应该很早就考察他在伦敦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地的朝向、天气、风向、场地材料的硬度。甚至体育场的外观都很重要。刘翔教练孙海平曾说,伦敦碗外观跟鸟巢外观接近就好了,最好是收拢型的,这样就可以避免风的影响。

  ■提前奔赴伦敦适应场地,各个运动项目的“提前量”为何不同?

  专家提示:理论上当然是越早越好,但各个项目竞赛规律有差异。有的去主要是适应环境,需要去得早一些,有的主要是倒时差,就不用那么早去。有的选手经常去伦敦参赛,从生理到心理对伦敦没有不适应感,就更没有必要早去适应。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梁军 采写

  伦敦地理

  雾还在!

  夏季伦敦烟尘污染令奥运蒙阴影

  奥运临近,英国科学界和环保界人士却为人们日益高涨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据英国肺脏基金会呼吸病学顾问基斯普劳斯表示:在伦敦的夏季时常会出现的烟雾污染可能会引起一些运动员喉咙和胸口的疼痛,令他们呼吸急促,甚至只能借助一些药物来缓解不良症状。“像参加马拉松等长距离田径项目的选手如果在伦敦的雾霾天气中比赛的话,污浊的空气会导致运动员呼吸道的感染,这绝对是很危险的情况。”“雾都”依旧“名不虚传”,伦敦当地气象局的发言人在应对空气污染问题时也表示,尽管近来大量的降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但他们很难保证在奥运会期间城市不会受到烟雾污染的影响。影响伦敦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物,对此,英国防治空气污染的专家建议,伦敦可以试着参考一下北京在承办2008年奥运会时的实用经验:采用限行措施,规定只允许50%的机动车出现在市内。另外,这位专家更鼓励英国民众能尽量在奥运期间远离城市去度假,或是在家中工作,以减少人们开车出行的机会。雨又下……

  延误工期,影响比赛,伦敦很头疼

  今年英国的天气格外反常,先是经历了大约3个月干旱,没想到从4月中下旬开始,大旱又变成大涝。在伦敦瓢泼大雨已成为家常便饭,今年6月份的降水量还创造了历史新高。日前,40支奥运代表团的官员被召集开会,得到了这样一个通知:请运动员们不要靠近与奥运村一墙之隔、仍在施工的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在7月23日前无法开放。除了安保问题,雨水天气是造成工期延误的罪魁祸首。网球、曲棍球、帆船、马术等将成为受雨水影响最大的项目。由于雨水天气频繁,造成伦敦低温状况对于奥运会也有影响。由于7月以来,伦敦每一天的温度都低至16摄氏度以下,沙滩排球的选手已经被告知,如果奥运会时天气继续如此阴冷,她们只穿比基尼打球实在太冷,可以酌情多穿点。

  伦敦奥运会可能成为历史上最阴冷潮湿的奥运会,目前5位气象局专家已加入奥运控制中心团队,雨水已成为他们最忌惮的“敌人”。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开玩笑说:“如果当初申办时,国际奥委会知道伦敦是这种天气的话,估计他们不会把这届奥运会放在伦敦了。” 综合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