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乐队演绎另类主题曲 HeyJude狂欢登峰造极

  导演丹尼·博伊尔为伦敦奥运的开幕式设计了两个并置的舞台,他说他和整个创作团队的初衷,是想让在阿尔伯特音乐厅里听着BBC交响乐队长大的老派精英和在摇滚乐与流行文化浸润下长大的人们,坐到一起。于是,为伦敦奥运写主题曲的新派摇滚乐队缪斯遭遇了亨德尔和埃尔加,年华老去而依然妖娆的大卫·鲍伊狭路相逢内敛严谨的伦敦交响乐团(LSO)。

  然而,当保罗·麦卡尼带着现场的观众和全世界电视机前的看客唱起《HeyJude》,把这个晚上推向登峰造极的狂欢时,博伊尔的意图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无论你曾是哪一个舞台下的忠实观众,这个晚上,让我们唱摇滚,在2012年英国雨水过剩的凉夏,摇滚,是伦敦这座城市,是这届奥运会,最性感的表情。

  英伦摇滚始终保持着鲜活的创造力和持续的影响力——披头士、滚石、平克弗洛伊德、性手枪……若是有心,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而从这次奥运开幕式的音乐风格和选择曲目来看,博伊尔显然是把英伦摇滚的家底利用到极致,献上史上最摇滚的开幕盛宴。

  最另类的奥运主题曲

  英伦摇滚并不是只有记忆里的辉煌,这次奥运会的主题曲,就交给了年轻的乐队缪斯。

  成名于1994年的缪斯是英式波普风没落以后,风格杂糅混搭的产物。当时的英国摇滚乐坛诸侯混战,既多元又分裂,既有英式波普风的延续,也有接受美国垃圾朋克风潮的熏染,亦出现了Radiohead这样实验性很强的乐队。而缪斯乐队却很难被贴上标签,以至于有乐评人为他们的古典气质发明了新的名词——巴洛克摇滚。乐队主唱贝拉米对阴谋论、神学乃至外星生物近乎偏执的迷恋,也间接决定了乐队神秘主义的风格。

  缪斯乐队的资历自然远不及泰山北斗的前辈们,但他们无可争议地成为和此届奥运会联系最密切的摇滚团体——乐队的最新单曲《Survival》被选作奥运会的主题曲。当然,主办方的这个选择确实让很多人错愕,缪斯的前卫风格并未被主流受众认可,而乐队为了妥协奥运开幕式这个特殊场合,为歌曲重新配上简单振奋的歌词,试图融进运动员“渴望胜利的信念和决心”。结果则见仁见智,刻意振奋的词作与阴郁暗沉的旋律像极了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乐曲开头延续了前几张专辑中古典乐与病态吉他,激烈鼓点的融合,一贯地引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作品烘托出庄严而肃穆的气氛,而此次选择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亦是从小接受古典音乐教育听众们的心头好,就这一点,倒是极契合今次开幕式的信念:让古典和摇滚排排坐,一起high。谁也不能否认,也许在奥运史上,这会成为最另类的一首主题曲。

  Hey Jude,Hey披头士

  保罗·麦卡尼带领数万人合唱《Hey Jude》,这是个注定将被铭记的场景——披头士不老,乐队传奇依然闪光,摇滚乐的圣坛从未被撼动。不信从头看,任从五花八门的摇滚乐风格中寻一支脉络溯源而上,答案终究只有一个,披头士。没有哪支当代的乐队敢否认披头士对他们所产生的启蒙影响。大到曲风,小到约翰·列侬随口说过的话,都成了后辈们大书特书的灵感和范本。伦敦奥运开幕式,舍披头士还能取谁?

  这支从北方没落的工业城市利物浦启程的乐队,是从伦敦走向广阔的世界的。1963年,一张刻着他们歌曲的唱片被送到EMI公司,四个利物浦男孩走过伦敦Abbey路的斑马线,走进EMI的录音棚。仅仅一年后,他们掀起的英伦狂潮席卷美国,那股暴风雨般的能量让曾经嘲笑乐队成员的“冬菇头”,把他们当成英国乡巴佬的美国发行商不得不低头。

  再现躁动年代迷幻月影

  去年冬天,一只充气猪漂浮在泰晤士河南岸巴特锡发电厂上空,那是为了纪念平克弗洛伊德的经典专辑《动物》。随着奥运开幕式吹响摇滚老人的集结号,恳请平克弗洛伊德乐队重组复出的呼声此起彼伏,纵然乐队解散已20年,乐手们隔阂已深,上一次短暂复合还是在7年前。

  忆峥嵘岁月,在躁动的上世纪60年代,平克弗洛伊德是“伦敦之声”的一支异类,以迷幻摇滚出道,随着主要成员的变更,转向前卫摇滚和艺术摇滚。他们的音乐兼有晦暗与磅礴,歌词则带着哲思的深沉,给人留下极为神秘的印象。

  1973年乐队推出专辑《月影》,以丰富的想象力构架了虚无而宏大的音乐幻境,将一系列对生命的思考放置其中。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上,博伊尔选择的《月蚀》,结尾的一句“阳光下万物闪亮,而太阳被月亮暗蚀”,更是将忧伤虚无的氛围刻画得淋漓尽致。

  灵感来源定下喧嚣基调

  “这座岛上充满了喧嚣的声音。”《暴风雨》的这句台词是博伊尔的灵感来源,也为开幕式定下了基调:在这个舞台上,什么样的声音都被允许。于是一首《上帝拯救女王》重见天日,性手枪乐队也为这个摇滚饕餮夜多添一抹色彩。

  事实上,业界对性手枪乐队的评价并不高,除了贝司手西德和南希传得沸沸扬扬的情杀悬疑剧,这支依靠翻唱改编起家的朋克乐队,并没有值得炫耀的专业水准,短暂的音乐生涯中作品也少得可怜。他们的真正走红,就是因为这支《上帝拯救女王》单曲,在1976年的女王登基纪念日上,乐队在泰晤士河游船上放声:“上帝拯救女王/她不是人类/英格兰的梦里没有未来”。此后,这支单曲被贴了一纸禁条,而恰恰是它的被禁让它成了一个让普罗们想入非非的传说。

  乐队成员南希那句“使劲活,赶紧死”,在今天看来更多是年轻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任性,但《上帝拯救女王》在奥运开幕式这样的场合上被解禁,足是一种成熟的包容。

  本报记者 柳青 实习生 黄启哲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