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洁芸 上海大学教授 顾骏
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7月27日晚的 “伦敦碗”也不例外,三个多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充分向世人展现了英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昨天,本报记者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有了以下的对话,对这台充满英国元素的开幕式进行解读。
说贡献,讲关怀
记者: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媒体的报道来看,对这次开幕式的期望值并不算太高。但最终的效果却出乎意料,评价也不错。您怎么看?
顾骏:事实上,只要看过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伦敦8分钟”,就会对于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充满了期待。短短的8分钟,展示了英国的多元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正是“8分钟”的延续。整场开幕式主旨明确,主题鲜明。从田园风光到工业革命,从憨豆先生到哈利波特,从向万维网发明者致敬到整场开幕式无处不在的英国音乐……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着英国影响世界的文化和历史。看似在讲故事,事实上在讲述英国对于人类的贡献,以及人文关怀。
不体育,渐文化
记者:过去,开幕式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以团体操为基本形式。到现在,无论是北京奥运会或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里面体育的元素越来越少。有人说,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变得“不体育”,而更像是一台文艺演出?
顾骏:“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早就提出过这样一个理念:体育运动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而到了现代体育,这样的概念就越来越强烈。就像圣火一样,传递的是奥运的火种,其实是传送着人类的和平和文化。而奥运会的开幕式,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而且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并不缺乏体育的因素,所以可以说,并不是顾此失彼,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完美融合。
有热闹,有创意
记者: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两个开幕式各有千秋。北京气势磅礴,充满震撼,也很精致;伦敦文艺清新,充满创意,很热闹,也引人入胜。
顾骏:和世博会一样,奥运会也是世界上另外一大盛会。人类如果没有创意就没有理念,世博会讲究的是技术和创意的展示,现代奥运会也吸纳了世博会的这个特点,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而注重艺术和创意这个概念。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尽显英国特色,包括女王 “空降”这些环节背后,无不凸显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英国作为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一直都强调用政策打造“创意”。如此看来,创意引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