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陈华
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能否也成为一场经济盛宴?在欧债危机的阴云下办奥运,伦敦奥组委当然做梦都想。那么举办奥运到底赚不赚钱?怎样才能赚钱?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伦敦奥运会是赔还是赚?
回本不易
绝大多数英国人并不认为举办奥运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2005年伦敦申办奥运会时,英国提出的预算仅为23.7亿英镑,这一数字是当时所有申办城市中的最高预算。由于建设成本和安保投入上升,英国官方在6月底汇报奥运公共资金预算时透露,伦敦奥运所有开销在93亿英镑之内。
一位英国评论家估算,伦敦奥运会的成本达到了130亿英镑,而《天空体育》的调查则认为,成本甚至高达240亿英镑。不过按照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说法:政府有信心通过举办奥运会,在未来四年为英国带来超过130亿英镑的经济效益。
尽管英国政府一再强调伦敦奥运会将为英国创造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的遗产,但英国社会各界仍然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在欧债危机乌云密布之下,英国如能收回93亿英镑成本,已属不易。
精打细算
英国人感慨有些生不逢时,好不容易争到奥运会举办权,却赶上世界经济不景气。
没钱也有没钱的活法,伦敦只能精打细算办奥运。伦敦奥运会新建了14个新场馆,有8个是临时场馆,将在奥运会结束后拆除。场馆将循环使用,部分设备有些将卖给下一届奥运主办国巴西。
为了节约经费,伦敦大幅压缩了火炬传递的范围。昔日全球范围的传递压缩到希腊、英国及爱尔兰,火炬手人数也大大缩减。
唯一增加的,是安保的投入。2005年伦敦申奥成功后,伦敦爆发了地铁公交连环爆炸,共有52人丧生,成为英国人心中永恒的伤痛。因此,安保成为一个不论投入多少英镑也不嫌多的项目。
未来难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之后,奥运会俨然成了会生金蛋的母鸡,成了各国争抢的香饽饽。奥运经济也成了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而伦敦奥运会,无论是媒体还是经济学家,从现在的经济价值判断,就像是一场竞猜游戏,到底谁是真正的“正确先生”,可能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揭晓。
即便如此,英国人欲借奥运东风重振大英帝国昔日雄风的野心,并没有因经济不景气而改变。英国人相信,奥运会起码在重振英国文化、复兴伦敦商业之都、提升全民凝聚力等方面,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如伦敦发展署业务支持及推广部总监罗贝德说的那样:“从政治角度来看,我相信伦敦奥运会能够实现收支平衡。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将会为奥运会背负债务。这究竟值得不值得,需要用5年、10年、20年甚至50年去衡量。”
(本报伦敦8月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