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奥运村要过三关 中韩共住一楼食堂免费还好吃

食堂好吃还不收费,想吃什么只要伸指头。食堂好吃还不收费,想吃什么只要伸指头。

  特派记者熊凌洁 文/图

  本报伦敦电

  本村居民也不例外

  奥运村的入口,设在伦敦著名的斯坦福德区地铁口,与奥林匹克公园仅相隔一条马路,却被铁丝网严密包围。昨天是奥运村对记者的开放日,早在三天前就申请前往的本报记者,获得了组委会的参观邀请,从主新闻中心乘坐巴士前往。

  奥运村的第一道入口很不起眼,仅仅可供一人通过的小铁丝门,由一名安保人员把守,他只是简单看了一眼记者的胸牌,就推门放人。由于在外围逛了会,没跟上“大部队”的记者独自走向不远处的村口安全通道。路边每隔几米就站着一位志愿者,他们每个人都会主动与记者打招呼,有的还笑眯眯地提醒:“你是记者吧,快跟上前面的队伍。”

  奥运村第二道入口依然是安检通道,与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只是安检人员不再是士兵,而换成了志愿者。记者们排队安检时,恰好几名自行车运动员训练之后返回驻地,记者注意到他们并没有被特殊对待,同样是刷胸牌确认身份后通过安检通道即可。

  在离开安检大厅之前,所有记者都被要求在一排服务台前用胸牌换取一只金黄色的袖套,而每名被允许进村记者的名字都已被登记在册,让人感叹组委会工作的确相当细致。

  中韩两团共住一楼

  韩国人的国旗最夸张

  如果不是摆放了些奥运标志和游荡着的运动员、志愿者,眼前的奥运村与其他普通居民小区还真没什么不同——村当中是大片的草坪,四周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十来栋公寓楼。就这几幢公寓显然无法满足众多代表团的住宿需要,这也导致最后能够“进村”的,只能是少部分比较特殊的运动员,比如刘翔、赵菁等;女排姑娘在村里分到了两个套间,每个套间只有7张床位,教练和翻译都只能睡在客厅里。

  昨天,村里特意开辟了一间运动员公寓“样板间”给记者们参观:房间不大,简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的套间,并配有衣柜、床头柜等简单家具。让记者纳闷的是床怎么那么小?宽度感觉还不到一米的样子,而长度似乎最多也就1米8,这让人高马大的运动员、特别是篮排球运动员够睡吗?

  不过几个小时后在奥运村升旗现场碰到了大个子王治郅,他的回答给记者解开了疑团:“组委会现在给我们的床都加长了,我的加了50公分,足够睡了。”

  奥运村里几乎每一幢公寓的阳台或窗口,都挂有各代表团所属国的国旗,其驻地也因此一目了然。手里拿着“村庄”地图,记者却找不到中国代表团的公寓。在志愿者的指点下,记者在“村支部”信息中心查询到中国队住在C区。寻路找去,来到一座面朝小山坡的公寓,门前是浓密的树木,几乎完全遮挡了只在一楼入口和部分阳台悬挂了国旗的中国营地。公寓的另一半住的是韩国代表团,他们用一面巨幅的韩国国旗,将朝向广场的公寓楼侧面覆盖了将近一半,十分醒目。

  几位中国记者在中国代表团楼下守候良久,可除了碰见代表团新闻官外,没能捕捉到一名中国奥运选手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或者阳台上。倒是在撤离的路上远远看到一队运动员鱼贯离开食堂,有记者马上断言:一定是中国队的,别的运动员不会排队。走近之后发现此言果然不差,是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全体成员。看到中国记者,队员和教练们无不露出意外的神情。

  食堂好吃还不收费

  想吃什么只要伸指头

  民以食为天,对运动员来说,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村里的大食堂地处中心地带。远看大食堂就像个简易大棚,进到里面,也确实就是一个密密麻麻安放了大片桌椅的大棚,不过食物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记者仔细观察了下食堂餐柜里摆放的各种食品,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猪牛羊排、海鲜、蔬菜等西式餐点,看起来琳琅满目、十分诱人。

  奥运村村长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介绍说,大食堂可容纳6000人,每天24小时供应900多道菜,450多个品种,8天一个循环;根据各国饮食习惯不同,餐厅划分了国际区、地中海区、亚洲区以及中国区等多个自助区域,中西餐的比例是3:7。其中,亚洲风味窗口以米饭、炒菜为主;国际风味窗口提供品种多样的肉排、炖肉和土豆;地中海风味则包括各色意大利面和比萨饼;沙拉、水果、面包都有自己的专属区;此外还有清真餐和素斋;如果想吃烤鸭的话,也可以在中国风味窗口找到。

  在大食堂,记者真正体会到“共产主义”的美好:想吃什么只需要一伸指头,热情的服务人员就会把想要的尽情地往你盘子装,还不住询问“需不需要更多?”当然这里的食物只供住在村里的“村民”们享用,“村干部”拉了一条隔离带护住食堂的饭菜和吃流水席的运动员,参观人士只能在隔离带外面挂眼科。伦敦天热干燥,跑了一下午的记者口干舌燥,发现食堂一角居然有一个快餐柜台,背景板上印有各种咖啡、饮料及汉堡、薯条。高兴地跑过去,服务员却十分抱歉地说这里只为运动员服务,其他人想给钱也不卖。这时,一位志愿者过来告诉记者,隔离带外餐台上的点心和饮料柜的各种饮料都是“可以随便拿的。”让记者们也有幸品尝到了大锅饭的甜头。

  娱乐设施花样很多

  中国运动员敬而远之

  奥运赛场紧张激烈,运动员奋力拼搏,但回到村里却是放松休息了。现如今网络时代,奥运村也与时俱进不再封闭,此次的伦敦奥运村首次提供24小时直播奥运项目的电视节目、互联网接口以及无线网络等先进的通讯设施,运动员除了可以宅在房间里当网虫,还能到公共娱乐室尽情玩乐一通——这里电视、斯诺克台球、电子游戏机、卡拉OK应有尽有,当然一切也都是免费的,吧台的服务员会很殷勤地问你需要什么饮料或者食物;一位黑人选手正坐在SD游戏机前玩着赛车游戏,而刚刚入驻的加拿大代表团才把行李搬进屋,就赶着出来四处拍照留念。

  逛遍整个奥运村室外各活动场所,记者很惊讶竟然没有碰到一位中国运动员在外游荡,足见其备战的紧张和代表团管理的严格。

  运动员大食堂。

  四周包裹着紧密的铁丝网,每隔几米都有一两名安全人员把守,不时还有手持冲锋枪的警察巡逻而过——这是监狱吗?NO,这里是奥运村。伦敦当地时间昨天下午,奥运村向部分通过申请的记者开放,本报记者得以进入这座“神秘”的村子里。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奥运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