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地铁,每天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
线路稠密完全零换乘,奥运期间无安检
1863年1月10日,伦敦的第一条地铁线——大都会线正式开通之后,就给出行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运量大、方便快捷,过去的100多年间,地铁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诸多受到城市“治堵”的不二法门。从最初的1条线7.6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条线400多公里,伦敦的地铁不仅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外来游客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
首席记者 郭韬略 文/图 伦敦报道
1
四通八达
完完全全零换乘
伦敦市区分为1区、2区、3区直到6区,这有点儿像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从市中心向外辐射。就这在市区下面,密密麻麻分布了12条线、总长度408公里的地铁线路,这个长度位居世界第一,再加上和地铁公用一个票务系统的地上铁、电车连线和码头区轻轨,一起构成了伦敦的轨道交通系统。
英国的铁路交通也非常发达,在伦敦市区内的火车站就有好几十个,所以这里决不像我们那儿一样光说“我去火车站接你”就行了,而是一定要问清楚是哪个火车站。每个火车站都和地铁站在一起,这保证了完完全全的零换乘,无论是去英国其他城市,还是去欧洲其他的国家,都非常方便。以广为人知的国王十字车站为例,那里不仅是6条地铁线路的交会处,也是“欧洲之星”的始发站。如果吃完早饭从伦敦出发,不等到午饭时分,你就可以徜徉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了。
线路稠密,也会带来烦恼。作为外来人,我们到伦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张伦敦地铁图,拿在手里就犯了愁,不光是文字看不懂,那密密麻麻的线路看上去也是一团糟。经当地人指点才发现,伦敦不同的线路除了名字不同之外,所标示的颜色也不相同。所以当地人也都用“绿线”“蓝线”“黑线”等来称呼每条地铁。
2
方便快捷
永远“一分钟”
在伦敦坐地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地铁站台上有电子屏提示下一趟列车到达的时间。说百分之百是有点儿夸张,但不管是坐车还是换乘,10次倒是有8次,电子屏上的提示都是“下趟列车,一分钟后到达”。
据说伦敦地铁平时每天运送的旅客达到200万人次,奥运会期间要达到340万人次,但就切身感受来讲,真没觉得这里地铁上的人很多,大多数的情况下还能找到位置坐下。诸如像我在北京遇到过的那样挤成沙丁鱼罐头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其实这也和地铁班次频密换乘站多有关。
伦敦的地铁站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从我们住的地方出门,向左走是罗素广场站,向右走就是国王十字站,路程都不过5分钟的样子,也就是说两个站点之间相距不过10分钟的路程,加上线路多,换乘站多,自然就造成了人经常上下车。
比起国内的那几个大城市,伦敦的地铁显得老旧,车厢也感觉狭小,座位也不是特别舒服。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人性化设计,每节车厢在门口位置都有一块空地,那是供残疾人停放轮椅,或者年轻母亲停放小推车的地方。而在地铁图上,还清楚地标出哪个站点是无障碍站点,这其中也有无障碍直达车厢和无障碍直达站台的区别,残疾人就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哪个站点上下。
不太能让我们接受的是,这里的地铁是允许宠物上车的,好在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3
不用安检
“CCTV”无处不在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在地铁口是有着严格安检措施的,不仅大包小包要过检测仪器,人也要接受检查。但伦敦则不,在地铁口没有任何安检措施,也没有安检员。当地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人流量太大,安检容易造成拥堵。
不过千万别以为这样就可以为所欲为,每每进入站台,你就能听到广播,大致意思就是“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规范自己的言行”。这话听得多了,就明白“CCTV”不光是“中央电视台”的意思,还是指闭路监控电视。要是有闲情了,在进出地铁站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头顶上方的显示器,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在“CCTV”里的英姿,一举一动清清楚楚。
4
没有手机信号
人人爱阅读
伦敦的夏天天气凉爽,所以和这里的民居一样,地铁里也是没有空调的,但通风设施还是相当完善,所以行走在里面,也不觉得憋闷。
也正是因为线路开通得早的原因,直到现在,伦敦的地铁里都没有手机信号。因为奥运会,当地在一些站点开通了WIFI热点,但也只是少数,而手机依然是打不通。所以在国内地铁里人们一水儿拿着手机看的情况根本不存在,地铁上的人,多是拿本书,或者拿一份报纸在津津有味地读,这倒是有效遏制了“阅读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