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刘翔别被金牌的重量压垮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06:54  东方早报

  马克·麦克唐纳 

  截止到今天,中国依然在伦敦奥运会的奖牌榜上名列第一,他们像四年前在北京一样,超过了他们的老对手美国人。整个国家都指望中国代表团能够在伦敦复制四年前他们在家门口创造的奇迹。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如此佳绩,全中国的人都在热切盼望奥运的到来。但这一届伦敦奥运会却给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话题,人们开始热衷于讨论这些金牌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人们是不是过于关注金牌以至于轻视银牌和铜牌?中国的运动员是不是常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刘翔加油,就是一位背负着巨大压力的运动员,他是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里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而刘翔本人呢,他的父母是卡车司机和面点师傅,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他创造过110米栏的世界纪录,最重要的是,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田径赛道上获得冠军的男运动员。

  现在我们还记得他在八年前夺冠后说的话,“一个中国人,一个亚洲人,从来没有在赛道上获得冠军这件事情实在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不过中国有我,亚洲有我,对于中国人、亚洲人乃至黄种人来说这都是值得骄傲的时刻。现在大家应该多关注中国的田径运动员。我觉得中国可以在田径比赛中刮起一阵黄色旋风。”

  他在雅典的折桂,让所有中国人都疯狂地希望他能够在家门口完成卫冕。刘翔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拖着一条伤腿站到了北京奥运会110米栏预赛的起跑线上,但结果却让人悲伤,刘翔因伤退赛,中国一下子陷入了忧伤之中。

  今天,不幸的历史又在刘翔身上上演。伦敦奥运会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出发不久就倒在了第一个栏架之下。他随后用单脚跳完了这短短的110米,留给世界一个长长的背影。刘翔坐着轮椅,离开了这片伤心地。回想赛前,刘翔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会被媒体放到显微镜下不断研究,人们甚至会关心他在上海的运动员基地里吃的是什么。当刘翔的教练孙海平站出来表示刘翔的伤不足为惧时,你可以听到全国上下的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当刘翔抵达伦敦进行最后备战时,刘翔有伤的噩耗不胫而走。大家又都联想到2008年刘翔伤别鸟巢的那一幕。

  刘翔承担的压力,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敢想像。现在不仅是刘翔,中国还有许多运动员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使命,这重责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两个羽毛球(微博)运动员因消极比赛而被取消了资格,有媒体把她们的行为描述为“悲哀和令人羞耻”。我不得不说,这种金牌战略,对运动精神来说是一种损害。

  而且,运动员和教练员承担如此重压根本不算是新闻。1984年奥运会上,中国的跳高名将朱建华“只”赢得了一枚铜牌,随后他家的窗户就被一些愤怒的当地居民给砸了。体操名将李宁在1984年奥运会上收获3金,但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颗粒无收,李宁回到家时发现自家信箱里躺了许多恐吓信。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在伦敦获得的金牌不如在北京获得的多,一些普通人可能都会责怪我们。”

  一位评论员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过度爱国主义”的文章,称“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和自信。四年前,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这一次,中国运动员漂洋过海,继续他们的胜利之旅。人们希望国家获得冠军是一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这样东西,我们不可能去拒绝它。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爱国主义。在中国,爱国主义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千年。我们不能否认爱国主义的作用,有一些人企图通过批评爱国主义来获得关注度”。

  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把中国热衷于奥运金牌归结于历史原因。中国第一次获得奥运金牌是在1984年奥运会上,比起世界上其他体育强国来说,中国拿金牌的时间可以说非常晚。对于中国人来说,夺得奥运金牌,好像是一种对心理上的补偿。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每天都要刻苦训练。为了获得金牌,他们日复一日沉浸在运动项目之中,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

  吴敏霞加油,刚刚获得伦敦奥运会个人三米板金牌的跳水名将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因为要备战奥运会,在过去几年里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她也不知道她的母亲正在和乳腺癌作斗争。直到比赛结束以后,吴敏霞才得知这一切。吴敏霞的父亲曾对记者这样说过:“我们觉得吴敏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属于我们,不属于这个家。我们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场景只能是我们的幻想。”而一个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父亲曾这样告诉当地媒体:“我的女儿在她11岁的时候放弃了体操的专业训练,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感觉到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

  当然,中国始终在进步。现在有许多网民呼吁主流媒体更加关注银牌和铜牌获得者。也有中国评论员表示:“要赢得一切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让我们的运动员以胜利为己任也是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这样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进步,他们的社会在这样的变化下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成熟。

  (作者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董思韵译)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刘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