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手总在男篮姚明说出秘密 分组没上下签之分

http://2012.sina.com.cn2012年07月27日09:08  新浪体育微博

  新浪体育讯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是2008年奥运会的旗手,你对这一段回忆觉得还是非常光荣,非常美好的,到现在为止还是犹新的吗?

  姚明:我可以记起每一个片断,成为旗手的过程中。

视频-姚明:旗手在男篮有原因 分组没上下签之分媒体来源:新浪体育

  主持人:现在会不会时常的翻看照片,或者是一些录像什么的?

  姚明:这倒没有,因为平时的那种工作、学习也是占据了很多时间的,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时候也许会,比如说像最近快到奥运的时候,电视里面放很多奥运的纪录片,回顾之类的,会看到一些。但是刻意去看呢,怎么说呢,向前看吧,过去的东西都过去了,没有太刻意的去看。

  主持人:你自己认为,因为1984年开始,中国奥运代表团一直都是由篮球运动员作为旗手的,听说这一届也是在两位篮球运动员,王治郅20万和易建联(微博)29万当中选,谁的戏码比较高?

  姚明:昨天晚上听到的消息好象说已经确定是阿联了,首先在此对他表示祝贺,也非常高兴男篮可以延续这样一个传统。男篮成为旗手,从1984年到现在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男篮的形象比较高大一些,另外,一个小原因可能大家不知道,男篮一般是第二天没有比赛的一个团队,所以我们在这上面稍微占一点便宜。我认为我们非常高兴,可以由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去保持这样一个传统。

  主持人:如果是阿联的话,大家都知道,这一届应该是王治郅最后一届奥运会了,他好象没有当过奥运会的旗手,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稍微有一点点遗憾?

  姚明:其实今年奥运旗手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不仅仅是男篮两位选手,王治郅和阿联,包括其他项目也有一些选手,不管是男运动员也好,女运动员也好都有很高的呼声去当选旗手。我认为旗手在未来的日子里面会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理想,因为旗手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体现,他的行为。所以在这里面,很多大家不会再仅仅停留在过去,高大威猛就可以了,更多的要看这个人背后很多的故事。

  主持人:对,对于这一届,我们中国男篮在奥运会的前景,你自己有些什么样的看法?

  姚明:自从抽签出来之后,就一直在讨论是上签、中签还是下签,奥运会真的是一个,怎么说呢?高手中的高手云集之所在,没有所谓的上签和下签,两组的实力都差不多。所以,没有必要太多的去讨论我们在那一组会怎么样。

  主持人:在这一组又会怎么样?

  姚明:是,我们应该看看手里有什么牌,合理的去运用自己手中的这些实力,去和那些强队,或者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队抗衡。

  主持人:昨天晚上有看热身赛吗?

  姚明: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吃完饭已经错过了。

  主持人:昨天晚上有西班牙,跟我们是一个组的,你觉得这一次我们团队的内线,你有什么看法?

  姚明:内线的定义被重新定义了,在过往的时间内,在过去的年代,内线被定为成攻击性的,像攻城坦克式的。现在更多的作为整体进行互相之间的配合,进行攻防之间的转换,内线的作用被转换了。所以大家不能带着以前的眼光去比较现在的内线,包括外线也是一样的道理。

  主持人: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后姚明时代,中国的篮球,特别是男篮会有一个转变,速度型。

  姚明:速度我认为是未来篮球的发展趋势,由于大家都喜欢关上高对抗、高速度的篮球比赛,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所以在最近十几年,我感觉差不多悉尼奥运会开始,篮球的理论,篮球的哲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攻防的回合大大增加,哪怕是在国际篮联的规则底下也大大增加,大家的那种对抗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少的去落到半场进攻。这一方面是训练的结果所致,运动员不停的突破自己的训练极限,速度、能力、力量、弹跳。另外一方面也是规则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0分钟上下半场的比赛,这样的话,由于是联赛的比赛,很少停顿,大家不得不慢下来分配自己的体力,现在变成10分钟一节的比赛,大家相对来说有更多的间隔去休息,这样短时间内可以爆发出更多的能量,更快的速度,包括特别重大的改革,30秒削减到25秒的进攻,也加强了攻防的节奏。这一点上来看,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更快的速度。

  主持人:但是你觉得这样的改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优势,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好还是比较不好?

  姚明:这要看我们训练的改变,我们是积极面对它,研究它,我们怎样在这个规则上赢得我们的优势,还是被动的,这个改变了以后,我们怎样去防守它。篮球永远是两方面的,进攻与防守,有两种办法可以赢得比赛,第一比别人得分更多,第二比别人失分更少,这是一种大范围的概论,但是这代表了两种发展的思维。

  (华奥新浪)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篮球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姚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