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体操影响力最大是谁? 他习惯把自己叫老姜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20:40  新浪体育微博

  论影响力,中国现役男性运动员中,刘翔第一、林丹第二,而第三名是陈一冰。

  爷们、霸气,体操迷喜欢这样形容一冰。微博上,一冰习惯叫自己“老姜”。而老姜的成长史并没有童话般的开局。21岁,获得第一个世锦赛冠军,这在中国体操队,是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而这一切源于他一次次坚持不懈的改变。

  从出生的那一刻,陈一冰的命运就和体育联系在一起。出生体育世家。爷爷陈国才年轻时擅长百米跑、撑杆跳、乒乓球等多项运动。爸爸更胜一筹,不仅滑冰技艺高超,还差一点成为杂技演员。一冰名字源于体育,爸爸获得天津市职工业余速滑比赛冠军,他冬天出生,“一冰”也就顺理成章。

  5岁那年,一冰第一次接触体操。在教练的帮助下,他用稚嫩的小手用力抓住吊环,教练松手了,小一冰重重地摔下来。没有哭泣,拍拍身上的灰土,站起来,再一次。

  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小一冰开始了体操人生。昏暗的体操房、高高的吊环、有些掉漆的鞍马……成为一冰童年记忆的全部。

  1996年-2000年,那4年是一冰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期。1996年,经过艰难抉择,一冰选择进入专业队。4年转瞬即逝,一冰却在十字路口徘徊。困惑、痛苦,4年,他一直没有出成绩。

  “那些日子,我非常着急。害怕亲友问比赛和训练。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有时候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训练没有目标,想回到学校,但课程已经跟不上。一冰形容那段时光是:没有目标、没有自信。

  2001年,17岁,陈一冰最后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收获吊环金牌、全能铜牌,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从此,改变悄悄发生。

  走“后门”,他进入了国家队。“后门”实质含义是“替补”,有位天津队队员受伤,从国家队回来,陈一冰顶替了名额,不是正选,而是代训。

  虽身在国家队,但由于“名分”的尴尬,一冰很自卑。“我觉得我是可有可无的,没人关注我,有时不想训练,就想混着。”

  黄玉斌,中国体操教父的一席话改变了一冰的体操生涯,“这个孩子挺有能力,好好带。”黄玉斌的话刺激了一冰,他态度很快转变,决定好好练、争口气。

  之后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则的改变彻底拯救了一冰。队里随后调整政策,突出单项。一冰在全能没有优势,但在吊环却进步很快,一年之内从前八跳到了前五。“2005年,我获得第一个吊环全国冠军。2006年,第一个吊环项目世界冠军。那时候,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冠军。”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登顶世界冠军,他收获的不仅是奖牌,更多是信心。从那一刻,他有了新的目标:成为奥运冠军。从那时起,他开始卧薪尝胆的日子。

  7年,尽管离家只有1小时车程,但他选择蜗居在北京。总局大院里,枯燥的三点一线,训练、食堂、宿舍,“什么时候不想练了,就回家了。我既然选择了,就要放弃常人幸福的点滴。”

  2008年8月18日,水平十字、后空翻两周、下法稳定,掌声、欢呼、沸腾,教科书般的动作,16.600分,陈一冰收获奥运年吊环金牌。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北京奥运会后,忙于商业活动,训练不系统。面对鲜花、掌声,一冰渐渐迷失。之后的国际大赛,脚踢环、失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赛后面对媒体,他泣不成声。有几位感性的女记者给一冰鼓劲:“一冰,加油!没关系,从头再来。”

  一冰迷茫了,是灰色的离开,还是继续坚持?他找到主管教练王红卫,王导的回答很民主,“你自己想好,如果想退役,我绝不勉强你。如果不退役,放下奥运冠军的架子,把自己当作普通运动员,一切听从队里安排,从零开始。”

  正当他茫然时,黄玉斌的一纸任命改变了他的想法。“你来当队长!”

  这不是一次荣升,更像是临危受命。北京奥运会后,杨威、李小鹏退役,群龙无首。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一冰终于看清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只要中国体操男队能够再现辉煌,自己的坚守即使充满险阻,也将十分值得。“这个时候当队长,压力、荣誉、责任。虽然觉得自己很不够格,没有信心,但需要有人扛起这些责任,必须尽快把状态找回来。”

  2011东京世锦赛,带领中国男团最后时刻逆转战胜日本,收获世锦赛第10金和个人吊环冠军。陈一冰亲吻着金牌,泪水涌上心头,高挥双臂,对着摄像机说道:“祝妈妈生日快乐,金牌属于你。”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通过努力和付出,回击外界的置疑。我还是我,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就是体育带来的改变,这就是改变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加,训练的过程变得越来越艰难。跟腱、手腕、肩膀,伤病越来越多,每次训练,练的时间渐渐减少,而恢复的时间逐渐增多,“有时候,会有些不喜欢训练,反而更享受比赛。”

  淄博世界杯,吃完止疼药,忍痛上场。透过厚厚的白纱布,隐隐看到丝丝血迹,一冰咬咬牙,稳稳落地,而这一切,让人揪心。“练体操,磕碰太经常。我忍受疼痛的能力很强。”一冰如是说。

  岁月如梭,北京奥运,中国体操主场夺9金,男队占7金。杨威、李小鹏退役,尽管物是人非,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冠军的追求。

  “从1979年,中国体操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30多年间,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靠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们的目标是全力争冠,延续中国体操的辉煌。”

  多元化是一冰的标签。赛场上,他坚定、专注;赛场下,他随性、自然。喜欢简单的白色和黑色,习惯一个人坐在静静的咖啡馆里看人来人往。他喜欢开快车,体会自由翱翔但又掌控全局的感觉。

  伦敦,一冰的第二次奥运之旅,他希望能在伦敦再夺两冠。“最重要的还是男团,其次是吊环。至今没有人能在奥运会上实现吊环卫冕,我希望能是第一人。”

  从碌碌无为到奥运冠军,他用坚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努力未必成功,但放弃注定失败,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感染那些不是天资卓越,但却有梦想的人。

  四年后,参加奥运会,他的心态也发生改变:“四年前,我把拿冠军当成唯一目标,但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追求,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感觉。”

分享到:

相关专题: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体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