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奥运密访“找茬”:疏散如春运 排队恐怖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8月12日08:22  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 朱俊(英国伦敦8月11日电)

  伦敦奥运会的组织究竟怎样?仅仅从媒体的角度去体验似乎有些片面,因此记者以持票球迷的身份观看了两场足球比赛和两场篮球比赛后发现,在一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上,伦敦奥组委确实做得还不够缜密。

  赛后退场疏散,场面堪比“春运”

  加迪夫是威尔士的首府,也是伦敦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分赛场之一。作为威尔士的第一大城,从加迪夫到伦敦乘火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另外,加迪夫还拥有英国第二大的体育馆——1999年建成的千禧年球场。

  英国当地时间8月1日,记者从伦敦搭乘火车来到加迪夫。当天进行的是两场男足小组赛:墨西哥对阵瑞士、英国对阵乌拉圭。因为有东道主球队的比赛,可以容纳74500名观众的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各国球迷汇集在一起,煞是热闹。

  相比比赛时的锣鼓震天,退场时的景象更为波澜壮阔。加迪夫的火车站——加迪夫中心站,距离千禧年球场仅5分钟的路程,但却发现站前已挤满了各国面孔,人群停滞不前,十分拥挤。再一问,原来入口已被封锁,得从另一头排队进站。顺着人流往后走,摩肩接踵走了近10分钟后,记者终于找到了队伍,回头看,身后的队伍长度据目测已超过了1公里,绵绵延延一直拐到了旁边的国王大街和皇后大街。场景完全堪比中国的“春运”。

  排队5小时,英球迷大呼“恐怖”

  前一班火车没赶上,下一班火车要等半个小时,但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队伍丝毫不见移动。

  “早知道回去这么难,第二场英国队的比赛我就不该看的!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来这个鬼地方,应该也是最后一次! ”一位瑞士球迷抱怨说。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球迷们的脾气越来越差时,阵雨也来凑热闹,一些失去耐心的年轻人离开了原先的位置,往队伍的最前端走去,这让老老实实排队的人直摇头。 “也许他们在寻找捷径(quickway),可人生没有捷径。”一位老球迷说。果不其然,那些试图耍小聪明的家伙很快被维持治安的警察给带了出来,被迫站到记者已无法看清的队伍末端。

  车站工作人员说,加迪夫中心站平时最晚运营到午夜1到2点,虽然零星还会有火车进站,但不再发车前往伦敦,“可现在是比赛日,车站的任务就是无条件地将所有需要离开的乘客都疏散完毕,所以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最晚运营时刻表了,几乎就是个通宵的活儿。 ”

  在排了差不多5个小时、无数次经历队伍的分流之后,记者终于踏上了返回伦敦的火车。稍微晚一点儿上车的乘客连个座位都找不到,而车厢也像伦敦地铁高峰时那样挤成了沙丁鱼罐头。

  记者身边的一位女士来自离加迪夫不远的布里斯托,平时她经常来这边逛街、会朋友,但经历这次艰难的回家之旅后,她心有余悸地说:“有过这么一次恐怖的奥运经历,以后再也不敢来加迪夫了。 ”

  篮球馆安检松懈,“闯关”很轻松

  尽管加迪夫中心站的运营和疏散能力与奥运需求难以匹配,不过足球场外的安检规格却是甚高,就连一瓶眼药水大小的液体都别想带进球场,而每个随身带包的观众,最后进场时还要拎着一只巨大的密封式塑料袋,看起来像是清洁工一般。

  相比之下,位于东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篮球馆就没有这么严格的安检了。

  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在看完中国男篮与巴西队的小组赛后,记者从最靠近媒体席的一个出口走出球馆,在隔离区的门口与几位相熟的同行寒暄了几句。

  见左右无人,记者想尝试一下能否进入持证记者的工作区。谁知,身上没有佩带任何证件的记者竟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进入新闻发布厅直至采访结束时也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难怪那些持奥运官方采访证的同行惊叹说:“你究竟是怎么进来的? ”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奥运会其他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