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湖南,成长在广东。伦敦奥运首金获得者易思玲加油,让广东和湖南的父老乡亲都感到自豪。由于她实现了珠海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及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宁卡第一时间先后致电正在珠海的易思玲父母,对易思玲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珠海市委市政府也同时向易思玲和中国代表团发去贺电。而正在珠海考察的广东客家商会闻悉此事后,立即决定向易思玲颁发50万奖金,今天上午,李嘉还将接见易思玲的父母及易思玲的启蒙教练。
奥运冠军是如何“成长”的?用易思玲自己的话说,这是个很长的故事。
●当年的配角差点变成打工妹
易思玲说自己最早接触射击是因为稳定性好,那确实是“妙手偶得”。在她六年级那年,郴州体校的射击教练龙寿柏到桂阳选材,让小朋友叠弹壳玩。“同伴们多半只能叠起3个,而我叠了7个”,易思玲回忆说,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这意味着自己拥有“超强稳定性”的天赋,就被选进了射击队。
天赋羡慕不来。易思玲很快就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天生神射手”,而且直到现在,她每天的训练时间都不长。“我每天练得不算多,就一个多两个小时吧,其它时间都在玩。”虽然有天赋,成绩提高也很快,但由于射击队装备和训练费用很贵,家里很快就无法负担她继续训练。
看到家里的负担重,易思玲自己决定中断训练,为此还怄气离家出走,家人四处寻找,慌乱之中,从小疼她的爷爷还被摩托车撞断了腿。这段经历,是易思玲第一次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她的折磨,小姑娘于是暗暗做了决定,真的要离开折磨自己和家人的射击,甚至想好了要去广东打工帮补家用。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珠海射击队向她招手,愿提供所有训练、食宿、比赛费用,力邀易思玲加盟。面对这样的条件,15岁的易思玲几乎没有犹豫,独自背着枪就来到了珠海,并从此在这里走上顺坦的职业生涯。
●如今的主角“咬牙”获得大满贯
从湖南到广东,易思玲的果断显示了她湘妹子的个性。而从2010年德国世锦赛一战成名到昨天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三年间大家看得到的是她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包办了世锦赛、亚运会和奥运会的金牌,看不到的却是她在手术后上了赛场的韧性。
在出征世锦赛前20多天前,易思玲胆结石发作,不得不回到广东进行手术。即使是这样的困难,易思玲也坚强地走了过来。她用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着伤病,最终赶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但伤痛一直缠绕着易思玲,特别是射击这种需要长时间站立的运动让刚刚伤愈的她有些吃不消,对此,她却只是嫣然一笑:“伤口有时候用手按到还是会很疼,但比赛的时候咬咬牙也没事儿。”
奥运会选拔赛是易思玲最难忘的记忆。“太想参加奥运会了,晚上都睡不着。”一直的失眠甚至让她在第二阶段选拔赛的首场比赛中,仅仅名列第四,晋级前景堪忧。“我感觉选拔赛的竞争比奥运会还要激烈……”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落泪了。好在父亲的长途电话让她调整过来:“爸爸跟我说,咱没什么输不起的,最重要是追求目标的过程。”熬过了那段经常失眠的“魔鬼”选拔赛后,易思玲已经没有什么比赛值得担心。
●“半个”广东妹感谢广东支持
“我只识讲少少广东话。”即使是在伦敦奥运的新闻发布会上,易思玲还是用不太流利的粤语,特意向广东人民致谢,“多谢你们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为广东体育作贡献来报答大家。”
虽然最初是在老家湖南开始射击生涯的,但是真正成名却是在广东,从2004年南下珠海之后开始,她很多时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以至于这位湘妹子的口味都变得“广东化”,喜欢吃甜食。在亚运会的时候,她可是到处向队友推荐广东小吃:“我觉得双皮奶一定要吃,特别好吃!还有广东菜,还有甜点,一定要吃,不能错过。”
南方日报(微博)特派记者 梁燕 伦敦报道
■亲情连线
易思玲父母:救心丸都准备好了
昨天下午,易思玲的父母和弟妹从三亚来到珠海,赶上了易思玲夺冠的后半段比赛。比赛结束后,易思玲父亲易泽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女儿的这一枚金牌“志在必得”。据易泽军介绍,女儿的冠军路很顺利,赛前自己就知道,女儿肯定能拿金牌。比赛前,为了让女儿不带有任何心理压力,除了她到达伦敦后和家人简单联系外,家里人没有主动给她打电话。父亲说,金牌拿到手了,家人也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对于女儿登高折桂,母亲欧阳桂凤则表现得很淡定,她给女儿的精神支持就是“不打扰”和“信任”。“因为我相信,女儿是最棒的。”欧阳桂凤说。
易思玲在珠海队的教练仇燕飞也在现场同易思玲的父母一起看完了比赛,“当时很激动,大家都欢呼,站起来互相拥抱。”仇燕飞回忆,尽管易泽军对女儿的发挥心里有底,但在看比赛时还是有点紧张,“她父母说连救心丸都准备好了”。
在仇燕飞的印象里,易思玲是个外向型的小姑娘,“很活泼”,虽然有时候有女孩子的娇气,“但在训练上,但凡你要求她做的,她从来不讲任何价钱。”尽管不再担任易思玲的教练,仇燕飞这几年跟易思玲保持密切联络,通过短信、QQ等沟通,“会讨论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在比赛前夕,仇燕飞还给易思玲发了加油的信息,希望她能舒缓心态,轻松备战。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松阳 付洪军
郭秀玉 王煜
落后时,他们都很紧张
■教练们说
昨日,易思玲为中国夺得伦敦奥运首金。其过程之惊心动魄,让很多人为之揪心。而在诸多关注易思玲比赛的人里,她的教练们是最为特殊的一群人。因为这位冠军一路走到今天,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启蒙教练龙寿柏:此生无憾
郴州体校昨日很不平静。从下午4点开始,上百名体校学生席地而坐,兴奋而又认真地观看着伦敦奥运首金的比赛。因为其中参赛的中国运动员易思玲正是在这里走上了射击的道路。
易思玲的启蒙教练龙寿柏也非常激动地说:“感谢易思玲给我这么大的惊喜,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就是把易思玲领上了这条路!易思玲是决赛型选手,她的冷静让人放心。我此生已经无憾!”
广东队教练付均:决赛前吃了降压药
易思玲在伦敦皇家炮兵营旁的奥运会射击馆举起爱枪。数千公里之外,广州黄村训练基地一个男人在电脑屏幕前默默地刷新着网络页面。她射出的每一颗子弹与靶心的距离都让这个叫付均的男人激动。因为他是广东省射击队教练,易思玲的授业恩师。2005年到2009年间,他手把手地教导这个小姑娘成长为世界顶尖的射击运动员。
40发的预赛,易思玲以399环的成绩与波兰选手波加卡并列第一进入决赛。老付这才想起来,今天还没吃降压药,他吞下一粒药片,对记者笑着解释说:“这可不是因为紧张,我平常也要吃降压药的。”
真的不紧张?老付比赛前前后后一直在和易思玲父亲通电话,两个人通话的内容一直在互相减压:“这块金牌早晚是她的。这届不拿,下一届也肯定能拿。她的水平已经在那里了,又还那么年轻。”付均说,为了躲避媒体,易思玲的父母在奥运开幕前就已经回到珠海。而他们湖南郴州的家已经被各路人马团团围住。
决赛打到第5枪,波兰选手波加卡打出10.8环,而易思玲打出10.4环,差距被拉大到了0.5环。这个时候,老付终于承认了:“我是真紧张啊”。随后的几枪,易思玲表现稳定越战越勇,反而在仅剩一枪的情况下反超波兰选手1环,领先队友喻丹加油0.5环。满屋子的人都开始互相拥抱庆祝。
国家队指导教练张秋萍:拿到这块奖牌,压力小很多
当易思玲在前半段落后时,王义夫和妻子、易思玲的主管教练张秋萍都静静地在场边看着,毕竟对于他们这种经验丰富的教练,一时的落后,心情的起伏都不会显现在脸上。
直到易思玲最后一枪打出10.5环确保夺得首金后,王义夫的紧张和压力才释放出来,他振臂高呼,而张秋萍则兴奋地和易思玲拥抱庆祝。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的王义夫女儿王威暘,则从观众席上跑下来,等在比赛馆外,分别和父母拥抱庆祝,还帮着捋了捋王义夫头上的白发。
对于易思玲的夺冠,张秋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家都知道首金不好拿,首金给队员们带来的压力很大。现在终于好了,拿到这块奖牌了,压力的确小了很多。”张秋萍还说,其实以她对快枪手易思玲的了解来看,本以为她同样会打得很快,“就今天比赛来看,我从来没看她打得这么慢,估计当时心里也是有点急,想把节奏缓下来,需要稳定下。”
国家队总教练王义夫:夺冠计划“从起床开始”
历届奥运都肩负冲击首金的重任,射击队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北京奥运杜丽加油冲金失败。经过四年的卧薪尝胆,射击队终于又成为了中国军团的开路先锋,王义夫激动地说:“我们备战是一个很长的历程。从起床,到准备,到资格赛,到决赛,到决赛中的每一发,我们怎么去安排,都有各自不同的计划和战术。作为一名教练员,也就是做好服务性工作,各个方面的环节都要关注,赛场上的每一个环数,在不同变化的同时都要掌握现场所有的一切,才能准确地把握赛场不同竞争环境的进程。我们的对手都不弱,第八发之前,我想大家都很忐忑,但是我们自己知道运动员的情况。赛场变化非常大,我们的运气是比别人好一点,但我们的准备比别人也更多一点。”
23岁的易思玲和25岁的喻丹,此前都没有奥运会的参赛经历。但在王义夫看来,“没有年轻运动员的出现,就没有当年的杜丽,也没有今天的易思玲。我们的这支队伍,要有年轻的运动员不断补充上来,才能保持这样优秀。”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梁燕 伦敦报道
南方日报记者 朱小龙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