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上的猛虎
“战士”吴静钰加油
四年仅两败
走下赛场摘掉头盔的吴静钰,显得清秀而文弱。但在跆拳道道场上,却是谁都不敢小看的“重量级”人物。
2006年,19岁的吴静钰夺得中国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块跆拳道金牌。
2008年,她在北京奥运会上夺金,成为中国跆拳道队第一个小级别奥运冠军。在伦敦奥运会上,她卫冕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该级别上获得两块奥运金牌的国家。
这四年里,吴静钰在世界和亚洲赛场的纪录只能用恐怖来形容。惟一的两场失利分别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锦赛和全运会预赛。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锦赛,吴静钰倒在半决赛的门槛,最终获得季军。而吴静钰在半决赛输给的对手,正是昨天伦敦奥运会决赛的手下败将、西班牙人布里希达。2009年全运会预赛,吴静钰意外不敌蒋梦菲,没能进入前八,通过附加赛才取得了决赛资格。好在,最终她还是一路过关斩将,如愿获得了全运会金牌。
除了这两场失利,吴静钰在赛场全线飘红。2010年她先后获得亚锦赛冠军和广州亚运会冠军。2011年的韩国庆州,她力克劲敌、中华台北名将杨淑君,时隔四年重夺世锦赛冠军。
无解吴静钰
对手不知道
她下一招想干什么
布里希达赛后表示,吴静钰的脚步移动十分灵活,变幻莫测。“我在决赛时一直猜不透她下一招想干什么,是要踢我脸,还是别的部位,这让我很困惑”。
事实上,在本届奥运会之前,吴静钰是所有对手最熟悉、最下功夫研究和最想打败的对象。布里希达曾专程到北京体育大学与她进行教学比赛,而被美联社认为“最有希望打败吴静钰”的中华台北选手杨淑君甚至把她的照片放在家里进行心理适应训练。
霸气吴静钰
场上我想怎样就怎样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文静姑娘吴静钰如同完美瓷器一样精致,但是这个看上去温柔文弱的“瓷娃娃”在场上却立刻变身坚强不屈的“钢铁战士”,站上跆拳道垫的她静若处子瞬间变身猛虎一样犀利、凶狠,每一声吼叫,每一次强势进攻都让对手闻风丧胆。这样的文静和凶猛如何共存?吴静钰顿了顿说:“其实我也无法解释,可能因为我练的是跆拳道这个项目,这是我的技能。就像演员一样,到了赛场上我希望怎样就能怎样!”简简单单一句话,霸气溢于言表。
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吴静钰也曾经历过不想练,产生过退役的念头,但是她还是再次站上了折磨人又舍不得的跆拳道垫。吴静钰说:“2008年拿到冠军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懵懂,这一刻我非常清楚在做什么。这四年的好与不好,辛苦和折磨历历在目!”这一刻,身披五星红旗的吴静钰用金牌和鲜花来犒赏了自己。
生活中的钰兔
平时很“静”
作为中国跆拳道新一代领军人物,吴静钰有一个可爱的绰号——“钰兔”,吴静钰俨然就是一位“静若处子、动如狡兔”的跆拳道天才。她说:“我喜欢进攻,平时虽然很安静,但是一上场就兴奋,特别是一喊起来,攻击欲望就特旺盛。”平时她“静”,因为累,因为看书,因为需要跟上学习进度;但一到了赛场,她就是“钰兔”,爆发力和柔韧性俱佳,善于连续抢分,总想一脚就把对手劈倒。
随时都能把你一脚劈倒,小巧玲珑的吴静钰多少给人惹不起的印象,但她说,遇到坏人要先“以德服人”。最有趣的是,吴静钰最初出名是因为演电影,她在陶红主演的《跆拳道》中出演“少年陶红”。而那次“触电”,让静钰怕了,因为她面对镜头完全不知所措,也不像在跆拳场上那样游刃有余。她说:“还是练体育好,拍电影要来回地拍一个镜头,挺枯燥的。”
常年在运动队里,吴静钰穿的几乎都是运动服,但随着年岁渐长,她也开始购置“家私”。吴静钰的妈妈就曾透露:“小钰打电话告诉我,很多买来的漂亮衣服都放在箱子里‘乘凉’,一年也不知道能穿几回。”
能在瓷器上写字画画
吴静钰出生在瓷都景德镇,而“钰”字除了坚硬的金属,还有珍宝的意思。吴静钰的童年就是和白净的瓷器玩在一起。“我叔叔就是烧瓷器的,所以我从小就会画瓷器。除了画一些图案,我还会在瓷器上写下一些名言警句,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要送人的话,我还会写下祝福的话,都弄好了以后,挑最漂亮的然后让我叔叔烧出来。”吴静钰得意地说,自己这门手艺肯定是跆拳道国家队独一无二的。
不过,要是这样就认为吴静钰是一个粗线条的“猛女”就大错特错了。尽管从事跆拳道,但是吴静钰也像日本著名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的毛利兰一样,不但功夫了得,而且也有着细腻的一面。在吴静钰的宿舍,她有着自己的“百宝箱”。“百宝箱”是吴静钰用鞋盒改装的,里面放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喜羊羊应有尽有。吴静钰笑着说:“我可喜欢这些卡通形象,我还要搜集更多呢!”
爱唱歌爱看演唱会
在苏大,认识和不认识吴静钰的同学都知道她有个爱好,她喜欢听音乐和唱流行歌曲,而且她的歌唱得很棒,大部分新的流行歌曲她都会唱,她还喜欢听明星演唱会,像张学友、周华健等明星来苏州开个唱的时候她是绝对不会错过的。去年年末,吴静钰回到学校参加了学院的迎新晚会。在晚会上,吴静钰即兴为大家带来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她动听的歌声博得在场师生阵阵喝彩,也因此被赞誉为“流行歌曲小天后”。
本报特派记者李勇 伦敦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