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郎朗,缘于他那双征服了世界的手。郎朗(微博)的双手为他赢得无数耀眼的荣誉:《纽约时报》赞扬他是“古典音乐界最闪亮的明星”,《芝加哥论坛报》赞叹他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德国《世界报》称赞他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这仅仅是郎朗荣誉库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郎朗创造了多项“第一”,例如“第一位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美国五大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等所有一流乐团合作,并在全世界所有著名的音乐厅举办过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他是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最年轻的一位音乐家,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人”,这样夺目的头衔竟然多达15个。至于三次到白宫演奏,上个月在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音乐会上献艺,更是令人艳羡。
然而,告诉大家一个可能还不太了解的秘密——郎朗是个奥运迷。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体育迷。借助郎朗7月9日、10日两天回京录制《北京祝福你》节目、向伦敦奥运会乃至全世界送上中国的祝福之际,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他从1988年就开始看汉城奥运会,之后还补看了洛杉矶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的比赛。
他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印象很深,因为邓亚萍的拼搏精神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他因为弹琴为了避免手受伤,不能进行太激烈的运动,但这不妨碍他对体育的欣赏和热爱。
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还即将在伦敦参加今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
他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灿烂星空》,乐曲长达8分钟,得到广泛赞誉。
他喜欢辽宁队,还与梅西合影,更和姚明是好朋友。
他为伦敦录制节目《北京祝福你》,并祝愿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圆满成功。
“父亲在练琴方面对我很严格,但奥运会期间他会‘网开一面’。”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奥运会的?
郎朗:1988年汉城奥运会,我6岁,中国代表团成绩又不理想,没有留下太多印象。真正一场不落从头看到尾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然,1982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后来看的重播,爸爸专挑李宁夺金牌的比赛让我看。
记者:你父亲对你练琴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有没有因为看奥运会而产生过分歧?
郎朗:从小练琴,爸爸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小时候觉得爸爸太不近人情了,就像魔鬼教练培养奥运冠军那种感觉,有一次我去看比赛,教练还会笑,我爸那会儿一点都不笑,像雕像一样。有一次跟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唉,我哪有琴啊?”爸爸说:“就让他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
但是在奥运会期间,爸爸对我“网开一面”,因为他也是体育迷,爷儿俩一起看。当然,比赛不用看全部,赛第一轮的时候我去练琴,到决赛的时候父亲叫我。
记者:你喜欢运动吗?
郎朗:乒乓球(微博)我能打两下,别的项目只能看,不能打,比如足球、篮球,因为弹琴的原因,不太敢做一些激烈的运动,怕把手弄伤或者是摔一跤,耽误弹琴,有些运动只能欣赏。我小的时候可喜欢看辽宁队了,主场在沈阳,总赢球。后来我去美国,穿的就是一件辽宁队球衣。
“我和奥运会很有缘分,申奥很艰苦,我学琴也不容易。我们是在一起拼搏、一起努力。”
记者:说说你和北京奥运会的故事吧?
郎朗:1993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成功,记忆尤深。当时我家邻居非常不高兴,因为如果北京赢了,他们的小平房就拆迁,换新房子住了。转过天来,早上练琴时,邻居用酒瓶子砸了我家的门。
2001年6月,我第一次回国举办音乐会,那时参加了一个音乐节,叫“相约北京”。音乐会刚过了三天咱们申奥成功,我当时心情非常非常激动。奥运会对我来讲,等于是贯穿了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申办成功后,原来住的那个地方马上动迁,老邻居们都换了房子住,后来还和他们通了一次信,说祝贺你们住上新房子、生活愉快等等。他们回信说,非常想念我,想念我练琴的时候。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我和奥运会是有缘的。你看,当初北京的申办工作很艰苦,我学琴的时候也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一起拼搏、一起努力。我1996年去海外留学,2001年回来的时候,奥运申办成功,而且仅仅是回国才三天!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记者:如何上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郎朗:我这个节目浮出水面是在倒计时一周年的晚会上,2007年的8月8日,地点在天安门,我弹的是《黄河协奏曲》,红色钢琴。当时,举国上下反响非常好。8月9日那天,所有的开幕式创作人员在北京开了一个会,把开幕式怎么做透露给我,通知我:要把明年8月8日这个日子留好,我们需要你演出。我就正式进入了演出的大名单。
记者:开幕式上你紧张不紧张?
郎朗:说实话,当时不怎么紧张,因为已经经过三次带观众的彩排,导演管这个叫实战彩排,要弹的曲子难度也不大,主要是把我们的一种精神弹出来。我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我要是紧张,她可怎么办呀,所以我还得哄着她。说一个特有意思的故事,当时和我一起弹琴的小姑娘,叫李木子,她弹到一半的时候悄悄跟我说:“哥哥,我想下台了,太热了,我受不了。”我跟她说:“你就坐着,怎么也要等到弹完再下去,回头我给你买冰激凌吃。”
记者:下了场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郎朗: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转播,因为我没看到,不知道自己在电视里什么样。看了后自己感觉还行,就是头发整得挺有个性的,哈哈哈……说是要展现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形象,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要笑。第二件事是一边吃东西一边看手机,55条短信!有荷兰、美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的,他们除了向我祝贺,还称赞开幕式太美了。
“邓亚萍拼搏的精神给了我一种鼓舞,对我成长影响很大。”
记者:北京奥运会你在天安门跑火炬,伦敦奥运会你在哪跑?
郎朗:7月22日,在伦敦附近的卢顿。
细节彰显
个人魅力
有关郎朗的几个细节不能不说。
第一,采访中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印证了郎朗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俩的谈话有录音,当时郎朗妈妈正在房间的不远处打电话,说话的声音在我看来完全不影响录音效果,但郎朗却在意,转过头去说:“妈,您小点声音。”谈话过程中,有工作人员进出,郎朗提醒他们:“把门关上,这录着音呢。”
第二,郎朗非常善待他的“粉丝”。国家大剧院平时对外开放,游客比较多。不知是如何走漏了消息,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排练厅的外面等候见郎朗一面,主题当然是签名、合影留念。小孩子们通过玻璃窗拍照,不断闪烁的闪光灯惊动了郎朗,于是他爽快地说:“让他们进来吧,估计等老半天了,别让人家不高兴。”虽然工作人员一再告诉孩子们不要用闪光灯,因为郎朗的眼睛不能受强光刺激,但有的孩子还是忘记关掉,郎朗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联合国儿童基金(微博)会国际亲善大使”确非浪得虚名。
第三,在大剧院湖边拍片时,虽然是下午4点多,阳光已经变得温和,可温度也有三十几摄氏度,而且湿度相当大。郎朗正襟危坐,一丝不苟。每个镜头拍完了,他走到摄影棚下第一件事情是看回放,对画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急得郎朗妈妈一个劲说:“你先把外套脱了凉快凉快。”
第四,拍摄期间,有部分相关人员领着孩子找到郎朗,希望他给孩子写句话,鼓励一下。郎朗对待一些家长要求在孩子奖状或成绩单上签名予以婉言谢绝:“这算什么?是以郎朗命名的吗?我在上面写字别人会怎么想?对不起,这个字我不能写。”他能为别人着想,这一点尤为不易。
本版撰文 记者 赵睿
(新报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