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梦想从扛木头枪开始 伦敦见证“心”改变

http://2012.sina.com.cn 2012年07月30日15:42  华奥星空

  30岁,两枚奥运金牌,杜丽来到了职业运动员人生转折的年纪。但相比大多数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人,她依然继续着追寻梦想的道路。

  射击改变了她原本的人生,而她也一直在主动改变去适应每个人生的不同阶段。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儿子并不是她继续射击事业的负担,她说自己的工作很简单:射击场和家,两点一线。她和每个职业女性一样,不同的是,她的职业是射击。

  梦想从扛木头枪开始

  “我并不认为我和很多运动员一样天赋异禀,但我愿意坚持,并一直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杜丽说这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的人生信条。

  杜丽早就意识到自己是个“大女孩”,不仅因为她1.70米的身高,大大咧咧男孩般的性格,还因为母亲从小灌输给她面对困境坚持的要义。

  她出生在山东淄博沂源县普通家庭,母亲早早下岗,但为了家人的生活打过草绳、卖过煎饼。从小就看着母亲为支持自己练习射击操劳,这多少解释了她为什么对于梦想会如此坚持。

  原本母亲齐元珍对杜丽的设想是,将来考个大学,有个好出路,所以杜丽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杜丽13岁那年,一个偶然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沂源县体校的周士兵教练在挑选射击队员的时候,选中了杜丽,认为她是个好苗子。因为教练让拖着一个挂了石头的木头枪看大家的稳定性,只有杜丽咬牙坚持到最后。

  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省队,之后到了国家队。炎热的夏季里,裹一身皮衣进行训练,全身是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她从不喊热;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整天趴在那儿一动不动,脚肿了,穿不上鞋子,手肿了,戴不上手套,……她从不叫一声苦!每天千百次地重复一个简单枯燥的动作,举枪,瞄准,射击……周而复始。

  青春的躁动也在撩拨着这个20岁女孩追寻梦想的态度。杜丽说自己是属于那种比较开朗的人,“活泼爱笑,话也比较多,但要练好射击,教练就要我安静下来,这让我有点受不了。所以就觉得这个项目可能不适合我。”

  很快中国射击队光荣的历史让杜丽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出过多个世界冠军,而这是射击队多年来传承专注,传承精确,传承很多优秀传统的结果。我作为射击队的一份子,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队伍,为国家贡献微薄的力量。”

  于是,杜丽选择为梦想的荣誉改变自己。在训练场和比赛场上,专注是她唯一的状态,精确是她唯一追求的结果。曾经的压抑感也随着对梦想的深刻理解而烟消云散,因为在场下,她依然还是那个爱笑、爱说话的女孩。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一人夺得三枚金牌;2003年克罗地亚世界杯连破两项世界纪录这些成绩让杜丽拿到了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她的梦想注定要被全世界看到。

  四年到四天的坚持

  2004年8月14日,雅典的马可波罗奥林匹克射击中心,一个美丽的姑娘打完最后一枪后,听着身后的欢呼声,只是回眸莞尔一笑。这一瞬间被很多人永远留在记忆中。这就是杜丽,她凭借最后一枪逆转战胜了对手,以决赛104.0环,总成绩502.0环为中国队射落雅典奥运会首金。

  一夜成名的代价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面对周遭的变化,很多人会迷失自己。杜丽却看得很淡,奥运夺冠后有多家知名企业请她做广告代言人,她都婉言谢绝了。她知道雅典只是她梦想的开始,而并非终止。

  2004年开始,她连续三年成功卫冕年度最高水平比赛——世界杯总决赛的冠军,2006年世界锦标赛再次夺冠,实现了个人世界大赛的“大满贯”。她继续着坚持,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并且夺得金牌,这是杜丽又一个梦想。

  四年很长,四年又很短。北京奥运会上摘得首金的压力和那杆沉重的步枪一样又一次落在杜丽的肩头。“主场”、“首金”、“卫冕”,这些词汇反复地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压力有些令人窒息。结果在2008年8月9日,杜丽输掉了10米气步枪的比赛,仅仅拿了第五名。

  “我很想打好,很想看着五星红旗在场上升起。”面对镜头,杜丽眼泪不止,“我资格赛打得这么完美,我努力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回到奥运村,杜丽哭了三天,不管母亲、教练、队员怎么劝都没用,她提不起精神来进行后面的比赛。她输掉了最得意的十米气步枪,而接下来的50米步枪三姿并不是她的强项。

  “那是最难熬的四天,前几天状态根本没有调整,一直在哭,整个人没有情绪和意识,飘飘的,训练也没办法投入。”8月13日,临近比赛的前一天,她依然打得不好,发挥不出状态,她心里想着,“算了,放弃吧,我气枪那么努力,后来也就这样的成绩。”

  一张观众送来的卡片震撼了杜丽因为失利而脆弱的心,上面写着:“杜丽,你永远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杜丽说自己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她说改变心态,改变情绪让自己走出失落找回专注是自己唯一可以做的,“我一下子觉得不能放弃,放弃了会对不起很多人。既然大家都能接受我这种结果,为什么我不能接受自己?”

  重新走上赛场的她以总分690.3环创造了新的奥运会决赛纪录。于是8月14日,杜丽拿到了北京奥运会上的第19枚金牌。

  从雅典到北京,从四年到四天,从大悲到大喜,“我觉得今天的金牌比四年前更值得回味,雅典给我的是惊喜,但从挫折到成功的感觉更让人记忆深刻。”这是杜丽的体验,而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面对挫折也不放弃,去改变。”

  我用勇气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时间转瞬即逝,结束了起伏波折的北京奥运会后,杜丽也迎来了自己人生阶段必经的改变。

  过去,杜丽和庞伟低调的保护着他们的恋情,直到2009年11月29日,在这个寓意着长长久久的日子里,这对冠军情侣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这对中国射击界的金童玉女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结成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对奥运冠军夫妻。

  甜蜜继续发酵着,名叫茂茂的可爱男孩在2010年8月8日降生到庞伟和杜丽家中,他的生日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对这对奥运冠军夫妻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小茂茂样子很像爸爸,性格像妈妈,又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顽皮可爱,他的到来给这对80后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儿子的出生印证着岁月的变迁,从最初小女生新婚的甜蜜,到母性对生命的悸动,再到女人对家的付出,杜丽也一直在体会身份改变的快乐。

  儿子出生十天,丈夫庞伟就回到了国家队开始训练。杜丽喂奶、洗尿布,尽管辛苦但儿子每一个不经意的小神态都能给她来取无与伦比的满足。她说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责任和对家庭的使命让她有着每个母亲一样的幸福。

  “一岁多的时候,茂茂突然开口叫了妈妈。”杜丽说那个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幸福中眩晕,儿子成了她生活的重心,她会给儿子拍照,再和儿子一起分享照片记录的快乐。母亲的快乐似乎让杜丽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每当孩子熟睡,自己翻看过去的相册时,一张又一张的训练照、或者训练基地里的照片总能勾起她的思绪。

  每每洗奶瓶、洗尿布的时候,杜丽都会不经意地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在此前十多年中几乎都是手不离枪的,“有时候干完家务,看着一边熟睡的茂茂,我会下意识地抬起手臂,做一下瞄准的姿势,当我的右手食指轻轻扣动时,突然会非常怀念这样的感觉。”

  在突然放下十多年的枯燥的射击训练后,她的内心深处也有着一丝无助。用杜丽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幸福的背面,“我感到彷徨和无序,生活角色和生活重心的变化让我找不到自己。”那段时间带儿子可以暂时分散杜丽的精力,但每每看到自己挂在衣柜的比赛服,听到丈夫回家休假时聊起射击队的新鲜事,杜丽总会有些心痒,但那是她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围绕着孩子,但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训练和比赛的情景,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杜丽反复问自己。回忆在做妈妈之前,练习射击时,她的手也会像长时间抱孩子一样酸痛,但现在抱起孩子无论多酸多累,都是那样的幸福。射击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了她的生命,“这么多年来我的手一直未曾远离过我的枪,就像我是个母亲,再苦再累我的臂弯也总会抱起自己孩子。我离不开枪,因为射击是我的工作。”

  那一刻,杜丽开始领悟,“我热爱射击,是射击让我体会到了工作中专注的快乐。也许我需要平衡,必须在生活中痛并快乐着,让心灵没有缺失,这样我对家庭的爱也会跟完整。”

  身份的改变一度让杜丽还心存疑虑,这个要强的女人知道自己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作为一个母亲我还能把回到巅峰吗?”有那么几天杜丽在问自己,因为身边的亲朋好友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认为她应该享受家庭生活,有的又觉得放弃早已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射击有些可惜。

  在照顾陪伴儿子时,杜丽慢慢发现母亲身份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以前我脾气急,如果有什么不顺心,或者心情不好,或者怎么样的时候就都会表现出来,瞬间就会爆发那种的。”但成为母亲后,杜丽欣喜地看到自己性格中的改变,“我对孩子特别耐心,我自己也想象不到。我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说自己对孩子一点儿耐心都没有,我的性格好像带不了孩子,但没想到我有了孩子以后,会特别耐心。”

  杜丽说,自己终于想通了,必须回到射击场,那里有她追寻的梦想,那里有她面对荣誉和困境的坚持,“我比以往更加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更从容面对角色的改变。”

  孩子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杜丽恢复训练重返国家队。她在北京射击场对面租了房子,母亲也来到北京帮助照顾茂茂。当时她个人、家人,甚至是山东省体育局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什么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但征战奥运、为国争光也同样不能有丝毫懈怠,更何况射击就是她融于生命的事业。

  于是,杜丽白天训练,晚上接受按摩治疗,然后回去团聚,“刚回国家队,孩子还没断奶,所以训练间隙要回去喂奶,而且晚上都要陪着孩子,白天训练花在总结和消化的时间少。”杜丽坦言,刚开始恢复训练那段时间确实艰辛,也多多少少影响了自己的成绩。不过看到孩子对手枪玩具爱不释手,甚至在靶场听打枪也完全不害怕,她知道这是夫妻俩的遗传随,也知道这和她一样是对枪本能的爱,“每天看到茂茂就不会觉得辛苦,因为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训练比赛,都是我热爱的,所以我更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当了妈妈回到射击场,内心变得更为平静了,打起枪来也比以前稳了。杜丽没有说错,射击队心理科研组的专家们也发现,身份改变对杜丽带来的帮助。这个科研组有一个专门测试队员心情和情绪的仪器,“这个仪器一共有27个测试项目,我们可以不用直接与运动员接触,通过仪器的测试就能知道运动员的心理波动情况。然后把测试结果提供给教练,教练再根据队员心理进行调整。”据这个科研组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数据和事实都证明,当了妈妈的杜丽的心态更加稳定了。”

  身份的改变加深了杜丽对射击的热爱,她用勇气走出了困境,“虽然见儿子的时间又少了,但我一看到他的笑脸,就觉得什么累和苦都过去了,憧憬明天会更好。”

  伦敦见证“心”的改变

  杜丽内心憧憬的就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个梦想也一直在内心“蛊惑”着她坚持在射击场上。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多年的射击生涯,加上产后不久就恢复训练。她一度出现肌肉僵硬,甚至“半身不遂”,母亲和丈夫心疼得不行,但杜丽却笑着咬咬牙。

  “我跟所有队员的训练计划是一样的,没有少一点儿训练量。”成了妈妈级运动员,杜丽却不愿在训练中有一丝特殊。大强度的训练量也曾经让她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过去八年的经历却在脑海中一点点坚定了她的信念。

  在2012年射击亚锦赛上,升级做妈妈的杜丽又一次展现了她飒爽的身姿。在50米三姿资格赛中,杜丽就打出了594环的个人最好成绩,追平了该项目的资格赛世界纪录,并以692.1环的总成绩问鼎冠军。

  “我证明了自己可以做一名很好的妈妈,同样也可以是一名不错的职业女性,我自己能很好的协调这两者的关系。”一个更完美的杜丽回来了,她顺利获得了伦敦奥运会女子步枪50米三姿的“门票”,她也将携手丈夫一起走上卫冕之路。现在的杜丽选择积极面对改变,去做一个完整的妈妈,去当一个完美的射击选手,这才是她希望实现的真正自我。

  职业生涯第三次奥运会就在眼前,让改变发生,伦敦只是其中一站。杜丽现在最大的体会是身份改变带来的动力。“现在我的人生阶段不同了,所有看问题的角度有了改变。我觉得我做事更加专注投入,比从前沉着冷静、想问题更深入了。”

  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射击场上变得更加沉稳,她喜欢这样的改变。她说自己是一名为梦想坚持的妈妈,尽管最大的幸福是抱着儿子,但工作让自己的家庭拥有了更完整的快乐。“我并不觉得两者有冲突,找到平衡很重要。只要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就能把每件事都做好。”杜丽说自己从未想过会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但第三次并非就没有新鲜感,她不会想着去卫冕,她只想尽力而为。

  这些也是射击队的赞助商李宁带给她的动力,因为这个射击队选手们眼中的民族运动品牌不仅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提倡“让改变发生”的理念也让杜丽在角色改变后,有了豁然开朗的心境,“现在我觉得角色的改变能让我更成熟,在赛场上发挥更稳定。让改变发生,这是非常好的创意,能唤起运动员对新目标的追求也有正面的效果。”

  是的,伦敦是杜丽新的开始,也是“心”的改变。(华奥)

分享到:
华奥星空-呈现奥运精彩体育内容

相关专题:奥运会射击新闻专题 

更多关于 杜丽 射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